当前位置:首页 > 网友作品 > 华北

追问诗心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288

——郑力诗词赏读

河北 三 林

 


    “一衣云染九溪回,相送无僧尽落梅。龙井明前身是雨,钱塘流翠带轻雷。”这是郑力的《龙井问茶》,我的书法他的诗,刻在了他那个精致的紫砂壶上。——缘于茶,我们相识;——基于诗,我们相知。郑力曾言写诗即参禅,这样的人,他必然会感到孤独。一个人的成才,环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树人杰”,没有执着地探求,没有艰苦的付出,是没有大成就的。


    郑力是个高产的诗人,每有佳作,我是先睹为快,读的多了,有想法了就想写一些东西,或一个切入点的审美意趣、或一个侧面的美学观念亦或梳理一些可以寻绎的线索,这些都不失为我学习的阶梯。然欲概其全貌,难矣。正如刘熙载所云:“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书不臻此境,未善也。”


    诗之考求如镜花水月,诗风之把握亦如捕风捉影。从个性看,人则百人自有百品,若依流变总结,诗则千家不过溯源数家。历代经典名作佳构各具特色,而其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把那颗焦灼、无所依的“心”与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不同程度地融合,来证悟宇宙、证悟人生、证悟“本心”。


    不管别人如何,不管自己如何,即便是一无所有也会独守一片“诗心”。——为什么?


    看《紫金山寻幽》,展现的是一幅唯美和谐的画面,有声有色,层次分明:“春犁无碍啼鸟,瘦石潺湲冻痕。抱雪山巅古树,牵羊峪里幽村。”诗人有意无意间闯入了桃花源,并融入其中。冰雪方融,春色初映,铁犁耕垄,闻幽鸟,见古树,随牛羊往返于古村落 ……真是“返朴还淳”,“遗形忘生”,得天然之真,得“心”见“性”。 这首六言诗可谓“兴到使成,人力无与”。


    《题玉泉寺竹林——时谒净慧老和尚不遇》后两句:“五叶堂前僧不在, 一枝青是我家禅。”——真妙语也。兴致所及,当时我和另外两人分别步韵以和,当然自比不如。不遇而遇,妙悟的这一刻正是禅家所觅圆融浑整、“打成一片”、“梵我一如”的状态。《夜过开元寺》后两句“顾我阑珊同昨世,寻她灯海一回眸。”同样透露出的是无上的智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机。


    由此可以看出郑力对儒释道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涵括在其诗词艺术上,他的每一首作品都可以看出结构之严谨,既有法又有度,他在对传统诗学的领悟上,经过不断揣摩、吸取,逐渐形成自己风格。尝自谓初求细密圆融,复求峭拔劲健,再求浑厚天成。的确,郑力近年来诗风递变迅速,及学力日长,阅历日深,缠绵之内具有超旷之致,沉挚之中兼有轻灵之思,剑气箫心,直抒胸臆。再者,郑力承家学,自幼习武,三十年养成了一股慷慨的豪侠之气,他为人坦荡磊落,豪迈放旷,这种精神气质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也表现的十分完美。他好像有用不尽的手法,能幻化无端,在其作品中能体会出那份从容、那份自信和创作过程中的那份大自在。


    他多次游历巴蜀吴楚,一次次地进行生活(生命)体验,近来写下了数百首诗词,如《夔州》、《峡江》、《镇江》等。其诗炼字果断爽利,遣词造句厚重老辣,既狂放不羁又脱略自然,文字之外气荡神溢。其神韵所至犹如信手拈来,随意挥洒,加之怀抱之雄浑质朴,这使他的诗作兼有壮美与飘逸的风格。尤其是组诗,能展现出史诗般的壮观场面,每首诗涵盖都不同,虚实相生而多于“虚”处写意。


    如《夔州》之:“江上何寻八阵图,百年未假亦亡吴。木填深峡弥秋气,云折高滩走巨舻。薄日束低千栈晦,老禽栖噪一城孤。苍黄空斥卧龙去,忍抚苔痕看石枯。”结构明晰、紧凑,立意疏朗、高远,气脉舒放自然,首尾呼应。诗人非是在“寻八阵图”,而是在苦苦地寻找知音,知音难觅,无奈“忍抚苔痕”,“空”、“忍”二字表现出的是何等的悲愤、凄凉与无奈。此时问君何所似?曰:“抱岳洗月。”


    清管世铭说“七言律诗,钟声也,震越浑锽,似蒲牢之乍吼。”比较而言,果然不错。再如《夔州》之:“莫斩瞿塘千丈水,古来白帝有悲声。莫横赤甲千重雨,昔去高唐未了情。野老倚秋岩狖下,夔蛇蟠日烛龙争。江穿石裂天收晚,影落繁尘五百城。”诗作如神龙腾转,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当我细细地品读了两遍之后再读来,——澎湃的心潮涌出,不由黯然泪下,大放悲声……悲声自古有之,时隔千年今时再现。诗人是怀古?是凭吊?是质问?以古喻今,长吁的无奈,无尽的“未了情”,纵使斩断瞿塘的“千丈水”又如何?故而选择“无为”,致使“江穿石裂”,最终“影落繁尘”。——有余力,心不甘!欲何为?其悲壮之势何似?曰:“抱岳洗月。”


    在现代文明的闹市,独守一片“诗心”,其人几何?俗世之冷眼、不屑……而郑力坚守的仅仅是对曾经兴盛的国学之“追忆”吗?显然不是,学唐而异于唐,学宋而异于宋,使其诗词艺术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进化”,最终形成自己的面目、自己的风格,这样才无愧于传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


    愿这颗“诗心”能持守到永久。


    我想,写到这里可以用他的诗句作答了——顾我阑珊同昨世,寻她灯海一回眸。

 

    通联: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西大街365号路桥通行费管理处财务科刘庆华转郑力收 邮编:054000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