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会刊

常德诗词2017年第2期:沅澧诗讯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1791

 沅澧诗讯

 
☆ 曾晓峰  周运曙
汉寿县校园诗教骨干集中培训充电
  “我们一定要热爱和珍惜校园诗教工作,将诗教工作的常态化纳入学校管理目标予以考核。县教育局从明年起会把诗教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3月28日,汉寿县教育局副局长冯爱国在全县诗教骨干培训会上如是强调说。
  此次一年一度为期半天的诗教培训会,是在全县各学校紧锣密鼓地进行“五评合一”工作情况下召开的,彰显出县教育局对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打造诗教工作特色决心。全县中小学校园诗教的骨干近50人出席诗教培训会。县教育局副局长冯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汉寿县是全国首批中华诗词之乡,2013年10月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诗教校园示范县创建工作。校园诗教,教师是关键。为了推动诗教工作,提升教师的诗教基本功,县教育局在县政府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主导和县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将诗教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培训会上,先后有三位本土资深诗词专家为大家举行了讲座,内容分为诗词格律,创作诗词兴趣培养与诗教常规工作,国学知识与国学教育推进等三个部分。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令与会者获益匪浅,让诗教工作获得能量支撑。鸭子港中学的一位肖姓负责人表态说,校园诗教工作艰重要,回去以后一定要践行好,推进好,打造好,突出水乡的诗教文化特色,让学生读诗、背诗、诵诗、写诗,在运用诗的活动中真正受益,当好国粹的传承者,学校文化的推行者。
  
☆ 郑传岩
扬帆弄潮的澧县青少年诗社
  澧县青少年诗社从1996年开始筹备,到1999年在澧县第三完小成立,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长期以来,县教育局重视校园诗词文化建设,引导青少年用诗词创作弘扬社会主旋律,“诗教创先”工作不断扬帆弄潮,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有战略眼光。2001年,澧县开展了诗乡诗教创建活动。县教育局、县诗词学会认为,弘扬传统诗词也要从娃娃和学校抓起。按照中华诗词学会“让诗词走进大众”的要求和“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总体架构,把诗词进校园作为实施这一构想的突破口和战略措施来抓,面向学校、面向学生、面向未来,随即组建了澧县青少年诗社,全县90多所学校均为诗社成员单位,配备了强有力领导班子,在县教育局领导、县诗词学会指导下工作有生有色。2009年,进行了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担当与工作活力。
  二、有师资力量。除明确在职语文教师把诗词培训纳入课程教学外,该县每所学校都配备有热爱诗词工作、具有诗词功底的退休教师或草根诗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近100多人,每个学期都到各学校举行诗词讲座,现场指导。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下到各中小学和工厂、农村、机关、社区采风,先后举办了上千场讲座活动,受众50万人次,指导学生撰写并阅改、点评诗词达10万余首。诗社离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万雨禾清明节回家给老母扫墓,就近到道河乡大岩完小讲诗词达一个小时,引导学生当堂消化,连茶水也未喝一杯。
  三、有浓厚氛围。他们精心打造诗意校园,营建浓厚的诗词氛围,用以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推动了校园诗词文化活动的开展。早在1992年,澧县一中便率先在全国建起了镌刻有一千余首中国古代诗词名家的汉白玉诗墙和一个大家名作荟萃的诗词长廊,蔚为壮观。1999年,位于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故里的三完小建起了“群玉诗墙”,反响良好。诗社还协助县计生局、司法局、劳动局、国土局、滟电局等单位和甘溪镇、道河乡、王家场水电站等青少年居民相对集中的乡镇或集市建诗墙、辟园地、办专栏、搞诗展,激活了广大青少年学写古典诗词的兴趣。
  四、有交流平台。诗社于2000年创办了《湘澧新声》诗刊,迄今已出32期,为青少年习诗写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师生竞相向县教育局基教股和诗社投递诗稿已成常态。全国各地诗家也常有稿件寄来。诗社将《湘澧新声》发给各校赏读交流,同时寄赠给全国近200诗家指导,还向上级诗刊提供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2000年,三完小一次就在国家级诗刊《中华诗词》刊登少儿诗词20首;在《跨世纪中学生诗词选》中该县学生诗作刊登逾百首,在与中华诗词学会联办的《跨世纪少儿诗词选》中录入更多。有不少热爱诗词的学生被请华、北大等名校录取,青少年诗词作者人才层出不穷,传统诗词的弘扬后继有人。
  五、有赛事活动。近20年来,县教育局根据国际国内和县内外大事,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师生诗词联大赛。年初确定赛事专题并正式发文布署,各所学校精心组织安排。对获奖者,颁发由县教育局和县青少年诗社加盖印章的证书,获得组织奖的学校即为本年度县级“诗教先进单位”,县教育局、县诗词学会予以适度奖励。从而调动了师生读诗、学诗、写诗、赛诗、用诗的积极性。
  六、有强力支撑。县教育局把“诗教创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工作同研究、同布署、同评比,有领导分管与股室专抓,有年度计划与赛事安排,有激励机制与督导检查,二十年如一日。三完小建群玉诗墙需8万元,仅自筹到3万,县教育局立马解决5万元。县诗词学会会长杜修岳不仅帮助诗社具体谋划、排忧解难,还明确副会长毛自银兼任青少年诗社社长,全职负责学校诗词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加强对学生的诗词辅导与诗刊的编辑。做到保障有力、服务到位。
  七、有丰硕成果。除上述诗词作品和诗作人才的涌流外,还引起了国内诗界的关注与好评,进而被评为全国首批诗教先进单位。1996年,江苏省高邮市老干部颜仁禧等,就热情地把该县薪传诗教的情况向全国推介,受到当时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常务副会长梁东的重视,于1999年3月特派林从龙、蔡厚示等名家前来考察指导。2000年9月,全国第13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深圳市举行,澧县青少年“诗教创先”经验被大会重点推介。带去的数百份诗教资料受到与会中外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教育部、文化部、中华诗词学会领导一致好评。就在这次大会上,澧县一中荣获全国首批“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5年元月,孙轶青、梁东等领导特地亲临该县视察,挥毫为澧县一中和三完小题词点赞。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蔡厚示、陕西师大教授霍松林等对澧县青少年诗社赞赏有加。2006年,县青少年诗社的突出工作,为澧县成功创造“中华诗词之乡”做出了贡献。 2008年,老社长宋季三的多首诗词在首都大剧院由国家一级演员李媛媛等演唱,秘书长张景恒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校外辅导员,副社长田秀玉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最近,著名诗人、北京《诗词之友》主编张脉峰看到相关报道,随即写信盛赞澧县青少年诗社的工作“一直没有退潮”,期盼诗社越办越好。
 
☆ 郑传岩  毛自银
澧阳街道以“三纳入三同步”措施推进“诗教创先”工作
  澧阳街道是澧县城区的主体部分,现有17个社区、15万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占城区四个街道的一半以上。2003年3月18日,街道成立了“澧阳诗社”。十三年来,澧阳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委、县诗词学会的指导下,以构建“文化澧阳、幸福澧阳、小康澧阳、活力澧阳”为目标,以传递正能量、共圆中国梦为宗旨,坚持“诗词育人、文化育人、知识育人”,广泛深入开展以诗词“八进四创”为主要内容的诗教创先工作,传统诗词文化的弘扬发展如火如荼,卓有成效。
  澧阳诗社现有固定办公室和资料柜,资料齐全,近百平方米的诗教阵地宽敞明亮。先后开办诗词宣传专栏18期、诗墙诗廊10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2008年为多安桥社区筹资近10万元兴建的大理石为底色的百米诗墙。前些年为澹阳社区建起了文化长廊,近年为群玉社区建起了社区诗墙两处和居民诗墙1处。诗社举办诗教讲座108期,为8万多名城乡干部、居民和青少年作诗词辅导报告200次以上。发动并组织诗友撰写诗词习作8万余首,其中1.5万余首发表在县、市、省和国家级诗刊上。编辑《澧阳诗歌》11期,共印发5千册。周永斌、向才海、黄太村、吴世明、傅衣均等骨干社员分别出版了个人诗集。城关中学编辑出版了《澧浦诗苑》;三完小编印《校园新声》16期,建起了群玉诗墙,被评为享誉全市的“诗教特色学校”;辖区内另有十余所中小学和职校也各有建树。
  澧阳街道的诗教创先工作缘何如此扎实深入并富有成效?答案:除了诗友的热爱、诗社的热忱和诗社骨干的热心外,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重视支持是关键。其主要做法是“三纳入三同步”。“三纳入”:一是把诗社工作纳入党工委议事日程。党工委和街道办每年都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讨论诗社工作。每年调整一次诗社组织机构并专题发文,使干群周知、各界支持。二是纳入街道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街道历史和现实,挖掘传统诗家名作等资料,广泛收集新时期诗词文化素材,让广大干部群众在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本区域文化底蕴、本街道诗词特色的作品。三是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投资项目。把兴诗办社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固定拨专款1万元用于诗刊组稿印刷,服务中心的工作与活动则及时解决,不足时年终补充。“三同步”:就是广而告知每个社区和街道办的各办事机构,对诗词“八进四创”等工作和相关活动,要与本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同步,与本街道文化建设同步,与本街道各社区和机关干部的年终检查与综合考核同步。街道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高家喜任顾问,副书记黄杰任组长,群团组织老干支部书记任泽渊任常务副组长,老干支部委员毛自银、胡林祖任副组长,带领广大诗词爱好者,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诗词文化的指示落到实处。
  澧阳街道诗词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街道、社区和家庭的精神文明,打造了一批“文明社区”“特色学校”“诗词之家”等文化品牌,先后迎来了石门、临澧、安乡、武陵、汉寿、津市等区县(市)参观学习以及省、市和中华诗词学会领导的考察指导。中华诗词学会前常务副会长梁东视察之后,欣然挥毫题词:“一声平仄乘风去,再把家山细剪裁”。市委原副书记、省文化厅前厅长周用金的题词是:“继承传统,以诗育人。”人们相信,在巩固发展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澧阳诗社的明天会更美好。
 
☆ 毛自银
八旬老翁吴世明和他的家庭诗墙
  
  澧县澧阳街道群玉社区水竹居是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故里。这里住着一个年高82岁的老人,名叫吴世明。吴老年轻时当过教师,后改行养过蜂、放过排、经过商、务过农,阅历丰富。15年前,乘中华诗词走进大众的春风,他坐到了澧县老年大学诗词班的课堂上。两年的专注听课,平仄押韵粘对拗救一学便通,所写传统诗词渐入佳境,《澧州诗词》接二连三地刊登了他的作品。2005年初,他到常德拜年,亲友拉着他看了气势恢宏的常德诗墙,半天时间跬步欣赏,激起了他回家自费办家庭诗词专栏的愿望。他的专栏名称起初为《水竹居家庭诗墙》,一年办1至2期,每期刊登作品30余首,绝大部分是自己的原创诗词,颇有气派和韵味。几个老友来串门,点赞之余,也信笔凑上几首。长沙市原副市长颜克初是他的亲戚,前些年常有作品上墙,加上县内名家时有佳作点缀其中,使吴老的家庭诗词品位不断得以提升,办家庭诗墙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吴老办家庭诗墙得到了澧县诗词学会和澧阳诗社的支持。会长杜修岳为其题写刊名与对联,澧阳诗社社长任泽渊、《澧州诗词》主编谢承政也常来他家做客。三位看后高兴地赞扬吴老的事业干得不错,建议他的诗词专栏还可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吴老说:“那我把它办到临街院墙上去!”他很快将临街院墙用白水泥粉刷一新,新建起长约12米、高过2米,总平面达到20平方米以上的诗墙。手写纸贴不经风雨,吴老就改用喷绘制作,并将家庭诗墙更名为《群玉社区水竹居文化园地》。主体部分除刊登100首诗词外,还增加了《时政热点》《世界风云》《城乡巨变》《趣闻百科》《健康养生》《人文杂论》《咬文嚼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栏目。每当国际国内新闻热点出现之后,吴老还不失时机地做些更新调整。为把诗墙办得更好,他还学会了通过手机百度查找资料等网络知识。他家离兰江闸菜市场仅100米,由于他的诗墙文化园地内容丰富,既连天线又接地气,而且临街,每日路过的行人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人,去去来来总有很多人驻足观看、诵读、抄写和拍照,品尝着诗词文化的特有韵味,现已成为群玉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区的负责同志被吴老的执着与奉献精神感动,从2013年起每年拨给600元,支持吴老办诗词文化园地。此外,吴老在室内墙外还开辟了一个面积达3平方米的家人诗词专版,刊登家庭内部家人互动的诗词,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大学毕业都能写诗填词,加上孙男孙女和外孙不时把诗词诗歌寄回家展示,被居民誊称为诗意家园。吴老老家涔南镇曾家河社区负责同志来做客,看了深受启发,回家后也仿效办起了他们的诗墙和文化园地。他的家庭诗墙持续发酵,群玉社区又新办了3处。
  吴世明老人诗墙上的作品,就诗体而言,律、绝、曲、联大致都有;就内容而言,大量的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拥护、当地好人好事的讴歌和当今好日子的赞颂。就语言表达而言,大都通俗易懂,被称为可口素筵。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党和国家方方面面出现了崭新变化,他写了一首《核心》点赞:“中央全会聚精英,齐举核心习近平。圆梦中华航向正,神州司舵有能人。”看到社区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富起来了,处处楼宇高耸,户户都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便欣然吟句:“值班屋顶向天陈,监视云空管日神。时下雨师非昔比,注温降热入寒门。”针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他也不时用诗词点病穴、掐苗头、捅要害、扬正气、聚正能。对某些不知和睦相处的邻里,他写诗针砭:“共用电梯房对房,出门入室擦衣裳。常年如此挨身过,从不搭腔话短长。”他还以物起兴讥刺贪腐分子,如《咏蟹》:“汊港河湖精养地,浅滩深水任君嬉。无肠公子大红日,便是卿卿悲恸时”。
  家庭诗词活动的长盛不衰,使老人焕发二春,几乎达到了忘老、忘我的境界。13年来,吴老以写作诗词为爱,以创办诗墙为乐,以弘扬国粹为荣,以培养后人为责,创作诗词达1000多首,自费出版了《柳岸诗话》个人诗集,年年被评为县诗词学会先进个人。2016年12月6日,常德市电视台以《澧县八旬老翁连续十年自办诗墙》为题,在综合频道报道了吴世明老人的事迹,时长达5分钟。这,既是对吴老的赞赏,也是对诗界的鼓励。
点击排行
学会会刊
更多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