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会刊

常德诗词2022年第三期:文圃芳菲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2-11-14 11:41:18浏览次数:1682

image.png

责任编辑:罗金龙

 


☆ 曾祥永

一首毛主席十分欣赏并在

晚年经常书写与背诵的怀古诗

《庄子》里给人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住在河边、靠编织草帘生活的人,他的儿子在河里潜水时,得到一枚千金之珠。他对孩子说,这种珠生长在九重深渊的骊龙的下巴底下,你能得到这珠,一定是趁它睡着时摘下的,如果当时骊龙醒过来,你早就没命了。庄子这个故事的原意是告诫人们幸运和灾难的差距并不大,即便获得些成功,也没什么可高兴的。后来“探骊得珠”就演变成了常用成语,意思也变化了,主要是形容某人写诗作文能切中命题,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关键。

我为什么要从探骊得珠的成语讲起呢?因为《全唐诗话》记载了一则刘禹锡写诗探骊得珠的故事:

唐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韦楚客同会乐天住舍,饮酒并论南朝兴废,白倡议赋金陵怀古诗。刘满斟一杯,饮讫即成曰:王濬楼船下益州……。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寻珠,子先得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于是罢唱。

上面所引这段话的意思是:唐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同在白居易家饮酒,文人相聚必然诗酒唱和。白居易建议就大家谈论的南朝兴废的历史各写一首怀古诗,看谁写的快,写得好。席中刘禹锡首先站起来,表示要先写,他满斟一杯酒,边喝边思考,等酒喝完,他提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题目是《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白居易看完诗并念给大家听后说,本来咱四人是要下水找骊龙取珠的,可梦得已把珠给摘回来了,咱再下去弄啥?即使捞得一鳞半爪,还有什么意思?算了,今天在这个题目上咱就不比了。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的一个重大题材就是怀古。他的怀古诗脍炙人口,日臻化境。像大家熟知的《金陵五题》、《金陵怀古》、《台城怀古》、《观八阵图》、《蜀先主庙》等。在各种怀古题材诗中成就最高的,就是上面这首《西塞山怀古》,是他怀古诗的代表作,所以白居易把它比喻为骊珠。

要读懂这首怀古诗,首先要知道西塞山在何处。说起西塞山,或许不少人会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然而,刘禹锡所写的西塞山在今天的湖北省黄石附近,跟张志和笔下

的西塞山不是一处,张志和所写的西塞山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刘禹锡所写《西塞山怀古》是指晋军在西晋初年以船队沿江而下讨伐吴国,经过惨烈的战斗后,吴国最终兵败投降的史事,诗人对此颇有感慨。下面赏析它所包含的内容:

诗的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是西晋初年的益州刺史,益州即今天的四川。王濬的船队从益州沿江而下,使得吴国都城金陵的王气到此结束,即亡国。因为王濬的船队非比寻常,他带着必胜的决心造了大船,并把大船都连接起来。大船方圆一百二十步,一艘船可以容纳两千人,船上可以骑马往来,这样的规模就相当于今天的航空母舰,航空母舰上可以停飞机,王濬的大船可以骑马,士兵来来往往,此谓之“王濬楼船”。这样的船队沿长江而下攻打吴国,吴国离灭亡也不远了。彼时的吴国早已不是孙权的时代,而是其孙子孙皓的时代。令人惋惜的是,孙皓是一位残暴的国君,其治下的吴国国力衰微。

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是讲当王濬的楼船来袭时,吴国也采取了应对的措施,“千寻铁锁”就是吴国抵御楼船的办法。当时孙皓采取了两个手段:一是把极粗的铁链连接起来,把江面封锁住,拦住攻击的大船;二是以大量的铁锥沉入水下,试图以铁锥扎破木制的大船,使之沉没。孙皓自以为这两手能拦住王濬,然而王濬更有办法。对于铁锥,王濬请了许多游泳好手以木排扎在铁锥之上,如此一来,铁锥便无法伤害大船。对于拦河铁索,王濬用长十余丈、粗数十围的火炬,浇以麻油,点火焚烧,顷刻间铁索就被烧断了。所以孙皓的这两招都没有抵挡住王濬的船队,下联便是刘禹锡所写的“一片降幡出石头”。“一片降幡”即白旗,白旗在中国古、现代都是投降的标志。“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为孙权所建,这里代指金陵。刘禹锡以简练的笔墨,概括出了西晋初年船队伐吴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颈联是诗人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因为他们当时四人喝酒时谈论的主题是汉、魏、蜀、吴、东西晋等六朝时代,政权更迭频繁,身处其中的人们一次一次地体会到了朝代兴衰、历史更替的沧桑感。回忆六朝往事,只有西塞山形态依旧靠着冰冷的江水,故为“山形依旧枕寒流”。目睹如此江山,遥想当年西晋伐吴的惨烈场面,怎能不教诗人内心涌起苍凉之感呢。

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四海为家”指天下太平。因为当时的唐朝处在中唐稳定期,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状态,六朝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往事。只见当年的旧营垒,它们的遗迹显得格外萧瑟,此时又正逢秋天,空留芦苇、荻花在江边飘摇。怀古是为了喻今,结尾两句也是针对当时唐王朝说的,中唐藩镇叛乱刚刚平息,全国统一了,荒凉的故垒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割据情况。从另一个方面也是警告某些想搞独立王国的藩镇,轻举妄动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历史事件的精炼概括,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感叹,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在笔者看来,它之所以称为骊珠,在艺术方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诗中动词的运用极为巧妙。“王濬楼船下益州”的“下”字概括了船队顺长江东下的情景;“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收”字写出国家灭亡、谢幕之态;“千寻铁锁沉江底”的“沉”字,写熔断的铁锁成为历史的遗迹,浸入长江;“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出”字,表现了降幡从石头城里升起的动作。“下、收、沉、出”这些动词精妙地概括了历史史实。其二,这首诗内涵丰富,但行文简练。包括诗题在内仅61个字,但概括了波澜壮阔、慷慨激昂的宏大场面,寓抽象情感于具体意象之中,生动优美,触景感怀。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评价:“括过六朝,是为简练。”“山形依旧,是为点题,不生硬,故为圆熟。”(梁章钜《退庵随笔》引)清代学者何焯认为:“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瀛奎律髓汇评》)意思是此诗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诗相媲美,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诗毛泽东主席十分欣赏。据《毛泽东诗词品鉴》资料介绍,他曾圈点过六次,练书法时背诵和默写过多遍。当80岁眼睛不能看书时,还让当代诗人芦荻做陪读(芦当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975年后安排为毛主席古籍助读,2015年去世,享年86岁)。有一次,芦荻诗人一到,主席就问,“你背过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诗没有?”问完,他自己先背诵了一遍,也要芦荻诗人背诵。芦荻诗人既感动也感到主席为人为事很诙谐幽默,因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巧妙地嵌合着女诗人的名字。主席逝世后,诗人教授还专门写文章敬佩领袖的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

 

 

☆ 杨德璋

康国芦洲漫首)》赏读小札

《常德诗词》2021年第一期(总97期)琳琅满目的诗词作品中,载有康国初先生创作的七律组诗——《芦洲漫兴(五首)》,阅后总是难以掩卷。浓郁的诗味,久久飘香。抑不住提笔的冲动,写下对这五首七律的解读与感受。

康先生对于七律诗一向怀有敬畏之心。多年的教学和诗歌创作实践,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生活积淀,使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加上他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注入崭新的诗的语言词汇,如此一来,就使得自己的诗句格外闲淡悠远,韵味无穷。具体到其五首七律上,这一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首:“茅草铺床柳筑楼,声声轮笛和鸣鸥。童心勃发编荷帽,渔趣袭来垂钓钩。掬捧清流澄浊腑,撷杯洁露涤迷眸。诗心未许嚣尘染,我在湖乡芦苇洲。”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自己在湖泊之乡的芦苇洲,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保持诗心的纯净,搭建了一座在柳树枝桿之间以芭茅铺床的草楼。每天聆听着轮笛在远方的湖面鸣声,交融着鸥鹭的欢叫,心情十分惬意安闲。于是童心勃发,用荷叶编成遮阳帽戴着。突然间又引发垂钓的雅趣,把钓钩往湖中一甩,管它鱼儿咬不咬钩。这时好不心旷神怡呀,捧起一掬清泉般的湖水吞入腹中,整个肺腑都为之顺畅清爽;在芦苇叶上接下一抔明净的露珠轻轻地洗涤双眸,两眼也显得格外的透亮。整首诗声、情、趣并茂,节奏明快,给人一种返老还童的审美愉悦。

第二首:“荆条桌畔浪声柔,文友相邀酒半瓯。敲句酌词酬夙愿,吟芦咏柳唱乡愁。三千世界盈风雨,二百人生涌激流。倏忽萤光添雅趣,意犹未尽月当头。”诗人以荆棘藤条绑定的桌子旁边,静静的水波声多么柔和悦耳。此时有位老诗友应邀提着半罐子烧酒前来造访这简陋的草楼。于是,两人毫无拘束地开始了一唱一和的诗词酬答,共同抒发内心的祈愿,借芦苇和柳叶吟咏不尽的乡愁。感慨大千世界充满着风风雨雨,回味二人一世所经历的激情风流……。不知不觉夜色降临,萤虫尾光闪烁,凭添了无穷乐趣,在谈兴正浓,意犹未尽中,一轮皓月已升上天空。这首诗显示了诗人的高超炼字技巧。“二百人生涌激流。”说明只有一个诗友来访,不然就远不止“二百人生”了。

第三首:“往事如烟觅也难,挥篙拨浪释惆然。风摇新苇叶张翼,雨润香蓼蕾染丹。鸟唱虫歌启灵性,虾嬉鱼跃悟真禅。收罗风物化情水,流入毫端写大千。”往事有如过眼的云烟,难以寻回当时的感觉。索性驾上一叶扁舟,挥动竹篙,拨浪前行,借以排遣心中的惆怅。过不多久,也就释然许多。风儿摇曳着新长的芦苇叶子,就象张开着的飞鸟的翅膀;刚停住的雨滴,滋润了微泛芬芳的蓼蕾也渐渐点染上浅浅的嫩红。鸟儿欢唱,昆虫幽鸣,启动了诗人的灵感,看着鲜虾嬉戏,游鱼浅跃,感悟到一切俗尘杂念均得已清除而获取了佛门的真谛禅意。在所有的风物尽收眼底后,便化成了一腔浓情之圣水,意欲将其注入笔端,去描绘这美好的大千世界。诗歌对眼前景观渲染描摹,寄托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而跃跃命笔,去吟咏,去歌颂。情景如水乳交融一体,自然流畅。

第四首:“洗罢蒿芹又洗瓜,泥沾双袖汗如麻,刀砧合奏朦胧夜,锅灶同讴温暖家。勾兑笑声调旧酿,揉和禅味煮新茶。芦根炖蚌天然味,咀嚼何妨沙磕牙。”这是一首充满家庭温馨浪漫和谐氛围的热歌。野蒿水芹甜瓜的洗涤过程中,尽管双袖沾泥,汗水如注,也难以抑制无尽的生活乐趣。刀砧锅瓢碗盏融合成一首叮叮当当的交响曲,讴歌着家人团聚的愉悦。取出陈年佳酿和着新酒勾兑,伴随笑声,揉和浓浓禅味的新茶,芦苇炖河鲜的天然味道,品尝咀嚼,哪还顾得上有余沙嗑牙呀。这一切是何等的和谐幸福,人生最大的快乐也莫过如此。

第五首:“暴雨连宵潮漫滩,肥鳊胖鲤绕芦蹿。脱衣忘却斯文客,入水当为踏浪仙。鳍棘伤腰呼老母,柳条绊腿喊苍天。归来累得浑无力,两手空空泥满衫。”这是组诗的高潮。连夜的暴雨,使得潮水漫过湖畔的沙滩。肥胖的鳊鲤成群结队,围绕着芦苇杆子乱蹿。逗得我这成天吟诗作赋的斯文墨客,也顾不得坦衣露臂,去摸捉混水之鱼,涉入浅滩当一回踏浪仙人。鱼鳍随身体的扭摆刺着腰间,痛得直呼老娘,盘根错节的柳条,时不时绊着脚跟,差点踉跄摔倒而呼唤天爷。……等到归来时,已累得浑身乏力,而两手却是空空如也,连一片鱼鳞也没抓着,只弄得满身的泥浆。好一幅戏水摸鱼图!虽一无所获,却也乐在其中。

总之,笔者从康先生的芦洲漫兴组诗中学到的突出一点,就是他娴熟地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地揉和起来,用简练的手法,把人物所处的场景、时间、以及人物的动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五首诗多层次相互勾连在一起,体现了“我在湖乡芦苇洲”的意境系列。为读者提供了无穷的精神享受。全诗除前二首同在尤韵部外,其余三首分别在先、麻、先韵部。韵脚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人们在欣赏之余,亦得到音韵美的陶冶;全诗各呈一幅水墨丹青似的画面:第一幅为荷叟垂钓,第二幅为对酒论诗,第三幅为挥篙破浪,第四幅为锅瓢交响,第五幅为涉水戏鱼。五幅画卷幅幅精彩纷呈,如见其身,如闻其音,美不胜收。五首诗描写的生活场景,就是人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读者有如亲身经历,感同身受;每一首诗所抒发的情绪都在同一频道上共鸣,那就是“快乐”二字!

 

 

☆ 罗金龙

《芙堂杂著》自叙

予自束髮以来好歌诗,间有所作。甲午岁并将诸作付梓,近三年亦时有所作。素以吟咏自适,虽弗能工,然本之性情、发之声调。吾邑先贤罗人琮紫萝侍御尝云:“浅深于学问而移易于气运,有知其然不知其然者”。予纸墨虽多,出处差堪自娱。历来才人心血,讵忍飘零?自视无补于时,第以所费日力,裒成自珍,学士家通病,夫复何言。噫,可慨也哉!邑先贤张颙、张颉、江菉萝、阙褐公、文橘庵、罗其鼎、郭世嵚、向梅修、燕起烈等诸公,不惟天资英发,足徵诗史。虽五子、七子、公安、竟陵之目,何多让焉!每一思之,曷胜向往。前辈馀风,杳不可追。今不揣谫陋,自将诸稿略加删汰授梓。此集分“诗词楹联”“文史丛稿”“说诗札记”三门为一帙,谓之“杂著”,皆近年所作。白雪难成,覆瓿贻讥,灾梨祸枣,其信然欤?

武陵山水清奇,沅茝澧兰,屈宋之遗音犹存,故刘禹锡云:“顾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桃源为渊明所记之地,福地洞天,号为“仙窟”,袁宏道中郎先生诗曰:“仙人成邑里,烟水作城池”。予生斯地,实受薰染,于文史一途多有会心,抉微探幽,校勘辑注,发潜德幽光,寔属所愿,俾有所补,惟所作不繁,录成十篇,谓之“丛稿”,犹期他日汇总。

历来论文者实繁其作,曹丕《典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皎然《诗式》,谓之法脉准绳不为过之。予好吟事,偶有感想,即事议论,略得廿馀则,与古贤差之千里,谓之初学心得可矣,因以“札记”名之,同侪读之,或无益也。

2018年岁次阏逢敦戕姑洗之月吉旦于桃源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