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禹锡研究

浅谈 《陋室铭》的创作地点与仿写艺术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4239

♦   唐明哲


    一、刘禹锡陋室目前有两说


    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省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省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郡人,今定县南的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根据有三点。一是和县陋室是刘禹锡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据《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二是和县县城有陋室。陋室今存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荫满地,环境十分清幽。陋室中原有石碑一方,镌刻岭南人金福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记。金氏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得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灾久□,碑亦无存。子才弟来宰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爰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此陋室与碑为乾隆年间重建。三是传说《陋室铭》是“气”出来的。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知县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间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的陋室建在河北定县不可信,因为定县为刘禹锡老家。定县南三里庄的那个陋室可能就是他的故居,没有《陋室铭》中描述的内容,不是《陋室铭》中的那个陋室。况且老家有房子,不必建陋室。

    陋室建在和县的三点理由也不充分。一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县任刺吏时间仅三年,三年时间内朝廷给刘禹锡这个贬谪剌史、这个地方官安排有衙门,应该没有闲情也没必要修陋室。二是安徽和县现存的那个陋室,是清乾隆年间重新修建的,“虽然清人起室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但持此说者仍然没有确切依据,推测而已。三是说《陋室铭》是“气”出来的,此说纯粹是一种传说故事,不可信。因为刘禹锡被贬和州任和州刺史,并不是通判,和州刺史比策知县的官大得多,不可能如此为难刘刺史。而且这个传说故事为了自圆其说,将刘刺史改成了刘通判,显然是牵强附会之作。


    二、刘禹锡的陋室在常德


    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在常德,常德有刘禹锡的陋室,理由充分。

    朗州地势偏远,有建陋室的可能。刘梦初先生在《刘禹锡在朗州的谪居生活》中考证,唐代的朗州,是一个边远的下州小郡,当时只辖武陵、龙阳两县,仅有九千三百六十户,四万三千七百六十人口,离京城二千一百五十九里,荒蛮而偏远。唐明皇开元中,曾对天下州府照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条件划分过等级。以京都为中心,向边庭都护府辐射,分别称为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及上州、中州、下州等。朗州列属下州,而且是下州中辖县最少的,可见朗州是唐朝最弱小落后的地区之一。刘禹锡被贬朗州作司马,没有地方居住,只好建陋室别居。


    刘禹锡贬到朗州之后,因为他的职衔是“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同级别非领导职务,所以没能住进官府公廨。直到第二年,州刺史宇文宿才安排他在城东的一处馆舍住下。他在《机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于百雉之内,江水沄沄,周墉间之。”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刘禹锡初到朗州时,是连个固定的住处都没有的,过年之后,才由长官出面,找了个城墙边的茅舍安顿下来。他和老母妻儿,还有从兄从侄等近十口人同挤在这座茅房里。刘禹锡在诗文中,对自己的居处曾作这一些零零星星的描绘:“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城之丽谯,实邻所舍”,“我卜我居,于城之隅。宛在藩落,丽谯渠渠”。从这些简略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座茅舍,位于城东门靠沅江边的城墙脚下,紧挨城门的谯楼,又与招屈亭相邻。茅舍的环境相当幽静寂寥,满耳只有日夕啼鸣的鹧鸪声。笔者以为这里就是《陋室铭》中的陋室。刘禹锡于唐顺宗贞观二十一年(805年)到唐元和九年(814年)十年时间在朗州任司马,又是一个闲官,就是后来朝廷安排了官衙,刘禹锡也有可能把这个曾经栖居过的茅舍格外看重而加以修缮,常去凭吊抒发内心忧郁的情感。此后他历任连州、夔州、和州、苏州等地刺史,是名副其实的地方长官,住在官廨衙门,何陋之有?又岂能“无案牍之劳形”?因此,《陋室铭》必然作于朗州(今常德)。


    刘禹锡的性格执着、坚贞,富于反抗精神。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尽管充满了愤懑和痛苦,但诗人借助自然界的平凡事物暗示社会人事新陈代谢的哲理,表达了诗人渴望改良社会的伟大抱负。这种抱负少而有之,壮而受挫,老而弥坚,始终沉淀在他的生命里。刘禹锡在《戏赠看花诸君子》中说:“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人用桃树影射新得势的权贵,对他们进行无情的讽刺,结果再度遭到贬谪。但十多年以后诗人回到京师,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好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倔强不服输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但同时,刘禹锡一直在痛苦中挣扎,他的生活环境和处境又逼迫他低下高贵的头颅。刘禹锡从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一变而为边远下州的闲散佐史,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夭折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落空了。更重要的是,刘禹锡在朗州的十年期间,他失掉了心爱的马,还失去了他最心爱的妻子。事业上的失败,情感上的失落,使他陷入一种空虚的境地,亟需寻求一种新的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以达到超越现实苦难的目的。于是,读书、向佛,沉浸山水便成了他重新解读世界人生的思想武器。而这些思想情感在《陋室铭》中都有表现。


    一是《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诗句。《旧唐书》本卷云:“刘禹锡在朗州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他在《赠别君素上人》的小引中说:“晚读佛书,见大雄念物之普,给宝山而梯之。”这里的“晚”,是对应早年学习儒家之书而言的,可见刘禹锡研读佛禅之书是贬到朗州以后才开始的。从他送僧诗中的几篇小引和为释门所作的八篇碑记铭赞来看,他虽然接触佛书较晚,但对其发展过程及精深教义都有深入的了解。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唐宋之际,常德禅在全国处于兴盛时期,形成了德山、药山、龙潭、钦山、夹山、洛浦等禅宗文化交流圈,形成了禅学界独有的“江湖”现象(即江西、湖南禅),被称为沅澧禅宗文化交流圈。这时刘禹锡向佛教中寻求解脱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刘禹锡集中专立“送僧诗”一卷,有诗二十四首,实际上涉及到佛僧的诗不只在这一卷,别卷也有,共计近四十首,还有释门铭记八篇,这在集中所占的份量是不轻的。这些作品中所提及到有名字的僧人就有鸿举、元暠、会禅师、灵澈、慧则、广宣、诚禅师、君素、如智、义舟、景玄、彻公、还源、中巽、道准、圆皎、贞灿、印度婆罗门僧等。所以他当时是很有“事佛而佞”的“雅闻”的。元和十年他在《谢上连州刺史表》中言及“贬佐遐蕃”之后,“只读佛经”亦可见在朗州时,事佛读经是他日常生活的主要节目。所以《陋室铭》中“调素琴,阅金经”只可能发生在常德。


    二是《陋室铭》中刘禹锡慨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只能发生在常德。因为这里的“丝竹”、“案牍”都与官府有关,而诗人当时正是有官无职,有衙门却居茅舍,自然没有管弦之乐,也没有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公文。另外,这两句诗反映诗人逃避官场,对官场黑暗的愤恨和正直官员无端遭受排挤的愤闷。这两句诗也正好反映了刘禹锡在常德的境遇。

    三是《陋室铭》中反复出现“仙”、“龙”、“诸葛庐”、“子云亭”这些仙名大德,反映他尽管遭受种种苦难,但他从不退缩,而是在逆境中默默积集力量,隐晦前行,让生命在痛苦中宣泄。你看,仙,身驾祥云,能现能隐,无所不能,可比世上完美君子。龙,是一种灵性动物,它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吞雾,小则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天地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上英雄。最后,他把自己的陋室跟“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提并论,昭示刘禹锡见贤思齐,渴望象诸葛孔明被刘备重用一样,建立功勋。而这番情怀显然只是诗人在极度压抑时才有的内心呐喊。常德十年,是诗人极度困厄的十年,尽管满怀屈辱痛苦,不得不委身城外小小的茅舍陋室之中,但他那颗桀骜不驯的心从没有绝望。《陋室铭》是诗人在常德极度困厄中喊出的一首孤傲的生命之歌,一首声音惨烈却又不屈,无奈却又催人奋进的诗歌。


    三、《陋室铭》仿写艺术


    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如鼎、镜、剑、杖等为题,并把铭文刻在这些器物上。也可以就某名山大川或建筑物为题,立石勒铭。器物之铭开始用以颂扬功德,后来主要是记物寓意,比况人事,用以劝免警戒。《陋室铭》就是以山川为题材而作的,寄物寓意。它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它通篇使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复杂的精神境界和高尚节操。本文结构基本是总分总,先用山川类比,引出陋室不陋,再用赋的铺排手法记述陋室不陋的现象,最后又用类比法,表现陋室主人的远大抱负和高洁情趣。《古文观止》里,最短的一篇就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仅有寥寥八十余字,但它小巧玲珑,隽永可爱,言简意赅,寓意幽远。为后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仿写提供了模板,因而许多仿作的内容,或讽喻,或褒扬,或自娱自遣,或针贬时弊,或题赠于书房、茶楼、酒馆、戏园,是歌颂现实功德的名片,同时也是揭露讽刺现实丑恶的利剑和“照妖镜”。
《陋室铭》仿写,基本上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是歌颂山川人物高贵品质,一是揭露、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先看第一类仿写,举例如下:


    《公仆铭》(一)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廉政铭》

    位不在高,有德则行。权不在大,有才则灵。斯是公仆,民放己心。公正行其事,廉洁律其性。勤于下基层,多虑老百姓。真正爱本职,察实情。不忌批评逆耳,不任人而唯亲。兰考焦裕禄,阿里孔繁森,民赞云:“最够水平!”


    《公仆铭》(二)

    位不在高,清廉则名。权不在大,无私则灵。甘做公仆,为民终生。追求真善美,宗旨律己行。在任有政绩,视察无奢情。心中有百姓,脑清醒。无枕边之乱耳,无小人之奉承。有权不乱用,赢得众民心。世人曰:“国家之幸。”


    以上三则仿写,均赞扬了焦裕禄式的公仆精神,无疑可作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座佑铭。


    《守礁铭》

    礁不在大,有岛则活。人不在多,有用则行。斯是孤礁,惟系主权。蓝天映碧海,钢枪伴国旗。观日出日没,审潮长潮落。有海情空情,报礁长。无处置之乱耳,无惊慌之劳形。功业耀千秋,甘愿受孤寂。官兵云:南沙精神。
这篇《守礁铭》,道出了南沙卫士的博大情怀,特殊的环境铸就了南沙官兵强烈的爱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愚公铭》

    太行再高,有力则平。王屋再广,有心则行。斯是巨山,愚公敢移。子上高山挖,孙下渤海倾。荷担有子孙,往来无闲丁。智叟笑愚公,傻老头。无人多之乱耳,无时长之劳形。愚公尽余力,却将两山请。列子云:何愚之有。


    《邓公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事,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疾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定乾坤。万众云:伟哉小平。


    以上两则仿写,写出了愚公、邓公的丰功伟绩和无私精神。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这则《奥运铭》通过仿作,写出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盛况和伟大意义所在。


    《老干铭》

    位不在高,有绩则名。权不在大,勤廉则灵。老骥伏枥,心寄雏凤。两鬃霜尽染,未泯赤子情。谈笑有同辈,往来多宾朋。可以聊民情,磋学问。无会海之乱耳,无文山之劳形。莫道桑榆晚,青山夕照明。献余热:何闲之有。

    这篇《老干铭》活脱脱勾画出了一位老干部的奉献情操,表达了一位老干部继续工作、老有所为的志向。


    更多的“仿铭”则是讽刺官场昏庸腐败,贪污受贿的现象,举例如下:


    《陋吏铭》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贿则灵。斯惟陋室,惟利是馨。丝银堆案白,色艳如松青。谈笑有官吏,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书声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或醉竹西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升官铭》

    才不在高,在官就行。学不在深,在权则灵。斯是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人!”


    《贪官铭》

    官不在大,能贪就行。学不在深,有权则灵。斯是别墅,唯其温馨。出入高级车,穿梭歌舞厅。吃喝用公款,收礼循私情。眼中孔方兄,赵公明。喜甜音之悦耳,爱吹拍而忘形。上班品香茶,下班筑“长城”。群众曰:“祸国殃民。”


    以上三则仿铭,都是老百性针对官吏腐败丑恶现象的讽刺,其中第一例是清朝流行的仿铭,二、三则是针对近几十年来官场腐败的讽刺和揭露。


    《拍马铭》

    想被重用,溜须就行。欲要荣升,奉承则灵。斯是决窍,唯吾聪明。巧做吹鼓手,善当马屁精。甜言拉帮伙,尖脑去钻营。可以获美名,讨欢心。无工作之费力,无劳动之辛勤。脚踏青云上,手抓大把金。心里云:“何乐不为?”


    《会海铭》

    心不在会,到场则诚。话不在真,开口则行。斯是会海,唯吾乐兴。画画护官符,聊聊股票经。累了桑拿浴,闷了歌舞厅。可以邀三陪,提精神。无公务之纷乱,无案牍之劳辛。游山又玩水,还可喝两盅。大家曰:“何苦之有?”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线,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古人云:“乐在其中。”


    以上三则仿铭,主要揭露行政部门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现象。讽刺某些干部不干实事,重在拉关系搞形式的作风。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想女友。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明星铭》

    艺不在高,会炒则灵;脸不漂亮,能媚成名。上午结婚,下午就离。人前做纯情,背后闹绯闻。谈笑皆佩服,往来心不平。可以乱骂人,耍矫情。唱歌不懂乐谱,演戏未闻剪辑。长年露腰肢,深谐吹和捧。孔子云:“何馨之有?”


    以上两则中的第一则是讽刺上世纪九十年代乱办班、乱发文凭的社会现象。第二则是揭露当今部分演员内幕。


    建议常德刘禹锡研究会重建刘禹锡茅舍,并镌刻石碑《陋室铭》,同时选取精彩的仿写铭亦刻石纪念,把常德市刘禹锡茅舍建成“德馨轩”,颂扬刘禹锡身处逆境却不改执着、坚贞性格的谪官精神,把它建成弘扬常德市迁谪文化、流寓文化的教育基地,把它建成中学语文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①《古代文体常识》,许嘉璐著。
    ②《刘禹锡朗州诗文辑注》,刘梦初、丁兴宇、阮先编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③《夹山寺三禅考释》,唐明哲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10月1版。
    ④《关于陋室铭的两个问题》,钱德车、陈友水撰,《语文学习》1982年第8期。
    ⑤《〈陋室铭〉是“气”出来的》,程先国撰,《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5期。
    ⑥《陋室之“德”的精神底蕴》,苏涵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6期。
    ⑦《一首孤傲的生命之歌》,徐学忠、周建树撰,《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4期。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