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禹锡研究

柳宗元为何无竹枝词传世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7771

 ♦  万石诗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著作有《永州八记》等600多篇文章,汇编成《柳河东集》。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诗文成就极为杰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先贬永州,后贬柳州,遭遇比刘禹锡惨,一直到元和14年厄运仍纠缠着他,当唐宪宗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47岁。


    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7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 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创新,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存世的诗140余首,他的诗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独树一帜。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柳宗元的诗别具风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柳宗元被贬谪之后的游记典范之作是《永州八记》,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流露了作者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永州八记>>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是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经成为成语。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柳宗元的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形式和精神。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挚友,刘禹锡的竹枝词被世人传颂,而全面发展的柳宗元却没有留下竹枝词,或者叫没有写竹枝词。一个文体诸备的柳宗元为何独缺竹枝词?是否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


    一、竹枝词的特性与柳宗元一时无缘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竹枝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大体形成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竹枝词代表作家刘禹锡多次贬官南方,南方是民歌盛行的地方,依刘禹锡性格,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民间歌谣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等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仍冠以“竹枝词”。竹枝词以吟咏地方风物为其主要特色,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竹枝词的这一特性显然与柳宗元有生之年的心境和处境不合,因此难以结缘而关注竹枝词这种诗体,更不会有心思去创作。

 


    二、柳宗元的出生和成长经历让他远离了产生竹枝词的土壤


    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4岁时母亲卢氏带着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7岁时其父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柳宗元少年成才,21岁进士及第,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803年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便柳宗元精神上痛苦至极,于是形成他这类古代知识份子毕生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孔子有一句话:“士志于道”,意思是要了解这个世界、还要去实践,要实践你所认识到的这个“道”,柳宗元即如此。柳宗元是一代有理性、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人,如陈寅恪所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柳宗元典范地代表了古代知识分子积极 “入世”的内心和精神实质。这种心态和追求不是产生竹枝词的土壤。


    三、柳宗元的思考多元取向,却无暇顾及诗体的多元探索
 

    柳宗元思想活跃,政治、思想、文学、经济多元思考,皆有建树。他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封建论》是他最著名的政治论文。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重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


    柳宗元习惯哲思、追求思想政治的超越,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地方官。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说“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柳宗元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已经使他无暇顾及文学领域的竹枝词的探索。

 


    四、柳宗元的性格和境遇使他与竹枝词无缘


    柳宗元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性格中刚直峻切、固执信念的成分很重,在被贬之后,仍然想回朝廷做一个政治家,因而想超然却又超然不了。他游山玩水,往往是“暂得一笑”,比如《小石潭记》写他沉浸在石潭的美景中只那么一会儿,便“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大凡他独游山水的时候,便是他最孤独的时候,是他被遗弃感、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最沉重的时候,是他心灰意冷最感绝望的时候。柳的这一特点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也缘于他思想的深刻,他虽然有着极敏锐的哲学洞察力,但却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读佛书,游山水,希望获得超越,这种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得柳的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苏轼评柳诗说:“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正是由于柳宗元从根本上做不到超然解脱,所以才在遥遥无期的谪居生涯中,经受了比一般人剧烈得多的精神折磨。而竹枝词是一种从大众中来的轻松活泼的文体,柳宗元在当时的心境下,是不可能自觉地接受竹枝这种诗体的。


    五、柳宗元英年早逝,未来得及尝试竹枝词的创作


    如果把柳宗元和刘禹锡作比较,刘禹锡大柳宗元一岁,身世与柳宗元极为相似,两人才情相当,性趣相投,世家子弟,仕途轨迹一致。两人因同道而相识,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成莫逆之交,荣辱与共、患难同当、肝胆相照。但刘禹锡是一个旷达的人,在失意面前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71岁卒。刘禹锡活到古稀之年,如果说旷达的性格有助于刘禹锡产生竹枝词,那么刘的长寿也是其成功原因之一。而柳宗元却是性格执着,固执信念的人,而且一步步发展到他的性格变异,致使他的生命过早夭亡,执着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柳宗元如果能多活些年月,步入晚境,人事达观,应该会有竹枝词问世。

 

2015年10月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