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前、后鼻韵,上、下平声,宽、严尺度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500

  ♦  皮国繁


    当编辑难,当诗歌编辑更难,当传统诗词编辑真是难上加难。不说别的,单从最起码的技术层面来看,在编辑工作中就会面临种种难题。比如,诗词的格律规则森严且繁复,而眼下不少诗词作者又还没有完全掌握或完全没有掌握这些格律规则。要编选这类作者的作品,是非常棘手的。本文只就我们平时在编辑工作中以及与诗友的交谈中遇到的几个最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谈谈个人浅见,希望以此就教于在座的各位方家里手。


    一 前、后鼻韵母的韵字押韵的问题


    写格律诗词很容易出现混韵、出韵的错误。若按平水韵用韵,容易把“真”、“文”、“元”等韵目混押。特别常见的现象是,前、后鼻韵母的韵字混押。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来说,就是“十五痕”与“十七庚”相混押、甚至和“十八东”相混押。前、后鼻韵母在南方方言中是比较模糊的。湘北地域的人易把某些后鼻韵母的字读成前鼻韵母的字,如把“十七庚”中的字读成“十五痕”中的字。但对“十八东”的后鼻韵还是分得很清楚。而湘南地域的人把“庚”、“东”韵,大都读成“痕”韵。具体来说,湘北人把“清、轻(qīng)”读成“亲、侵、钦(qīn)”; “成、诚、程(chéng)”读作“陈、尘、沉(chén)”…… 湘南人则把“红”读作“痕(hén)”;把“冲(chōng)”读作“琛、郴(chēn)”,把“中、忠”读作“真”等等……类似情况,举不胜举。由于方言的干扰,在创作诗词用韵时,前后鼻韵字混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五中夜读
    电灯胜过古囊萤,(平水韵下平声:九青;诗韵新编:十七庚。)
    进入高中学更勤。(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诗韵新编:十五痕。)
    盛世青年多造化,
    五更犹有读书声。(平水韵下平声:八庚;诗韵新编:十七庚。)
    按《诗韵新编》,此首中的“萤”、“声”协韵,但“勤”出韵。


    蒿镇新貌
    人民手创好乡城,(平水韵下平声:八庚;诗韵新编:十七庚。)
    恰与中华共振兴。(平水韵下平声:十蒸;诗韵新编:十七庚。)
    集市沸腾迎晓日,
    交通发达步青云。(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诗韵新编:十五痕。)
    按《诗韵新编》“城”、“兴”协韵,“云”出韵。
    类似上述的情况,湘北人作者中常出现,就是说湘北方言区的人听来都觉协韵。


    赞徐洪刚勇斗歹徒
    钢铁由来百炼成,(平水韵下平声:八庚;诗韵新编:十七庚。)
    露肠浴血斗顽凶。(平水韵上平声:二冬;诗韵新编:十八东。)
    刀山火海冲先上,
    再现雷锋壮国魂。(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诗韵新编:十五痕。)
    按《诗韵新编》或“平水韵”,三韵字都不协韵。


    1
    黄河颂
    摇篮哺育海深恩,(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诗韵新编:十五痕。)
    代代炎黄唤母亲。(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真;诗韵新编:十五痕。)
    水过三门高建闸,
    孽龙驯服碧流东。(平水韵上平声:一东;诗韵新编:十八东。)
    按新旧韵读,“东”,都出韵。


    上两例“东”、“痕”混押,湘南人会觉得协韵,但湘北人不能接受。


    无论湘人能否接受,北方方言区的人听起来都会觉得不协韵,故都不能接受。因为北方人前后鼻韵母是泾渭分明的。不过西北方言区陕西及周边一带的人,和把后鼻韵读作前鼻韵的南方人刚相反,他们是把前鼻韵字加上后鼻韵,即把“痕”韵读成“庚”或“东、冬”韵。这样看来,只有汉语拼音体系的普通话,才能准确反映这些语音方面的微妙差异。除了方言差异外,汉语言自身的嬗变与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现代汉语的音韵与古代音韵对比,已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果以现代音韵来读“平水韵”已觉得很不协韵了。因此,诗词格律特别是音韵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音韵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协韵,增强诗的韵律美。马凯先生在《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一文中指出:“平水韵距今又过去七、八百年了,人们的语音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成为人们交往的主导用语,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格律诗声韵本身也要与时俱进,相应变化。”又说:“今人作今诗,是写给今人看的、今人听的,而不是写给古人看、古人听的。如果固守平水韵,今人读起来反而拗口,使人感觉不到和谐回环的美感,这就背离了韵律美的初衷。”
 

    任何艺术上的嬗变与改革,都应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所谓“宗”,就是艺术的核质与根,是不能随意废弃甚至变动的。诗歌音韵的改革虽然是肯定的,但又是有限度的,即不能突破格律的“底线”。就音韵而言,应该尽量保证前后鼻韵有别这根“红线”。但现在有些出版商和盗版者,受利益的驱使,粗制滥造,出版印行一些所谓新声韵的书籍,把根本不协韵的韵字胡乱拼凑在一起,无原则地允许通押,致使谬种流传,误导了一些初涉诗词的作者甚至老手。这无疑给编辑人员对作品的评选标准制造了混乱,平添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作为编辑人员以及诗词作者,在选用韵书时一定要慎重。笔者认为,在现在鱼龙混杂的众多新韵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出版的《诗韵新编》是一本较规范的读物。它的编排科学合理,按现代汉语拼音来归并韵目,又把古入声字的今读音标示清楚,对沿用“平水韵”的人也是很有帮助的,是较为可靠的新声韵工具书。我认为,对于用韵问题也可辩证对待,用“平水韵”和用新声韵都行。但无论是新韵旧韵,哪怕是“十三辙”或现代的“十四韵”、“十九韵”、“诗韵新编”,都把前后鼻韵母韵目分类编排,写作用韵时最好能严格区分,即使要通押,也应慎重,看是否真的协韵。当然,对初学的同志我们不要过于苛求,可适当放宽一些,但我们不赞成以“怕因律害意”为托词,而随意突破格律,须知,汉语言语汇浩如烟海,选择余地甚宽,又岂会被区区音韵规范来束缚住呢?另外,即使开始就运用新韵的人,对有关“平水韵”的规则也应适当掌握。马凯先生还说:“阅读和欣赏古体诗,也应该懂得点平水韵……否则,有些古体诗用新声韵去读,韵律美会大打折扣。”对于初入道者,笔者的主张是“严学宽用”。即学习钻研时必须严一些,在实际运用中可于保证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诗词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为我们编辑人员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编辑条件。


    二 上、下平声的问题


    与诗友谈及过此问题,其实,这只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所谓上、下平声,就是把所有的平声字分成上、下两部分按韵目编排,在使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三 宽、严尺度的问题


    所谓“宽、严尺度”,实际上就是对格律诗破格的“宽容度”。这既是当前诗词界争论较多而无法作结的问题,又是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遇的最实际的问题。这个“度”到底如何把握,马凯同志的话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在格律诗的“具体规则中……不能变的变了,就不再是格律诗,而异化为其他诗体或其他文学形式。”现在主张彻底废除格律的是大有人在的。更令编辑们郁闷的是,部分作者把不合律的作品交给你,还标上“×律”、“×绝”或X词牌;有的则把无格律的“顺口溜”贴上“古风”的标签,甚至还不允许改动。这些做法真令编者很为难。应该想到,我们的书刊容纳的是诗词,诗词就是要讲格律,否则就不叫诗词了。当然,确能达到古风水平的作品,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但要搞清一个概念,即“古风不等于现代的‘顺口溜’和大白活”。“古风”就是要风味古雅,你能达到这一标准,才可作为古风入编,否则,就是不伦不类,就不能入编!但是,事情如果真有这样简单就好办了。问题是,我们的作者群体水平参差不齐,地位高低不等,涵养层次不一。对于他们,既要鼓励呵护,又要耐心引导。如果把他们中的不合格的作品,来个“一刀切”,那就会引发很多“后遗症”。首先是,会挫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把部分热衷于诗道的而又有发展前景的诗友拒之门外,就等于把他们从作者队伍中撵出去了,于心何忍?这也是会令编辑痛心疾首的事啊!再者,这样简单地处置,是难免要遭骂的。作者中有很多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同志,他们以诗歌创作来抒发心声,丰富其晚年生真活。他们的创作成果理应受到尊重。拿掉他们的作品编者也是不忍心的。还有少数老同志性格较固执,他们的作品连修改了都要大发雷霆,甚至要辱骂编辑,如果不刊用其作品,那还了得!但像这样的作品,不拿掉又改不得,登在书刊中,又实在对不起读者。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所以说,当编辑难,就难在这些地方!且这样的难处只有我们心里知道,自己忍受,是不会被很多人理解的。


    然而,难归难,工作还得做下去,而且还要不断进取,做得更好。怎么办?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耐心地引导作者,认真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格律诗词是技术性较强的一种文学样式,应努力掌握相关规律、规则,写出合律或基本合律的诗词作品,尽量为编者降低编辑难度与遭指责的风险。我们还应多从编辑实践中去想“辙”。笔者曾就诗词破格的宽容度问题苦思冥想,制定出了一套不一定成熟的方案,那就是把宽容度放开:对于稍有破格的作品多给予鼓励,适当修改后入编。对于完全无格律可言的“大白话”的作品,也要敞开怀抱接纳。怎么入编呢?稍作技术处理,此难题也能迎刃而解。那就是:开辟专栏,集中刊登律诗以外的这类作品。专栏的题目可以是:自由王国、驰骋天地、冲破樊篱、广阔空间等等。只要有针对性,又有鼓励意味的题目都行。此栏目中的作品,可酌情贯以“自由体”、“唱词”、“歌词”、“表演唱”、“自度曲”等体裁。当然也可不标体裁,就让它们“原汁原味”地展示在栏目中,展示在读者面前,并让它们与真正的格律诗词并驾齐驱。这样,就会减少读者对书刊的误解与迷惑。又不会因为格律的门槛拒部分作者于千里之外。还能拉近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距离。窃以为,这一举措对于化解编辑难题与矛盾,推动编辑工作更好地开展,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