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让大众读懂诗词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264

杨 杰

(2005年6月)


    近些年来,在中华诗词学会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华诗词正在走向大众,全国城乡掀起了爱好诗词、学习诗词的群众热潮,“作者、论者、读者、爱好者等,保守的估计也有百万大军。”(引自《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同时出现了一批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诗词汇入先进文化的洪流,将对提高人文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良好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是一种喜人的形势。


    诗词走向大众遇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少诗词难以读懂。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时代推移,语言变化,有的不加注释,即是专家也难完全理解;其次是八十多年来诗词教学被逐出校门,老师不教,学生不学,课本里间或有点,只是作为传统文化保留、欣赏而已,大众基本是陌生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今是快节奏时代,人们处在竞争的环境中,青壮年更有竞争的压力,不可能用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那些难于读懂的诗词,因为他们只是业余爱好,也只有业余时间。难于读懂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就会妨碍诗词走向大众,影响诗词的生命力,削弱教化育人的功能。


    诗词是不是都难读懂呢?当然不是。诗歌产生于劳动,又与劳动同步发展,本来大众是可以读懂的,如最古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以及一些古歌谣,可能就是当时的大众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出现体力与脑力之分,语言也有了口头与文字的差别,而文字又逐渐出现了不同体式的文章,各体式都有自己的讲究,于是有些诗词,大众就难以读懂了。尽管如此,明白如话的诗词却历代不断,唐诗就有很多。李白的《静夜思》最明白如话了,它吟咏于大众之口巳达一千二百余年,现在幼儿园的小孩也能背诵。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都是明白如话、传诵很广的佳句。白居易的诗是以清新平易、通俗易懂著称的,那时,元稹为他作的《白氏长庆集序》就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不明白如话,哪会有这样广泛的读者!《宋词》、《元曲》也是这样,如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仅平易好读,而且新鲜俏皮,不落俗套,很有韵致。大家熟知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完全是一种白描手法,可它韵味无穷,一直活在人们的口里。到了明、清,诗的语言日益书面化,典故也多了起来,但明白如话的诗风仍在流传,未曾也不可能断息。明朝解缙的七绝《桑》:“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听笙歌。”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朝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相》:“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类诗好读易懂,格调很高,能发人深思,默默地起着育人作用。从诗歌词曲创作的历史情况看,即是一个人的作品,有的平易清新,有的难于理解,有的甚至诘屈聱牙,这是有当时的情况和原因的,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当然也不排除个人创作的习惯和风格。


    常德市被授予全国第一个诗词之市后,诗词在迅速广泛地走入校园、机关、厂矿、企业和乡镇,据不精确统计,各类诗词和文学社团的会员达一万余人,诗词爱好者难于数计。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大众读懂诗词的需求,我们试编了一本《大众诗词选读》。选编的指导思想是:第一、让大众容易读懂.,少数难懂的字、词作必要的简短注释;第二、内容是与大众相关或为大众关心的,艺术性可达一定标准;第三、作者大众化,既有名家、专家,也有基本群众,当代作者中注重了青年和妇女。选编的目的,一是读懂,二是育人。只有读懂,诗词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只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走向大众才有确切的意义。入选诗词是从《诗经》开始的,唐以前很少,唐到清多些,现当代更多些。从《诗经》选起,是想让大众大致知道一点中华诗词发展、传承的概况;现当代更多些,是想适应现实的需求。由于知识、条件和篇幅(三百首)的限制,许多大众能读懂的好诗特别是当代人的优秀作品,未能选进来,诚请作者、读者谅解。好在我们只是一个开头。现在虽然选本很多,但要满足大众需求,仍须作此努力。希望有更多的、各色各样的、大众喜欢的选本面世。


    让大众读懂诗词,是诗词走向大众的第一步,也是向大众的一种回归。诗歌起缘于劳动,当代诗词的创作也离不开大众,只有纯属个人的题材可以例外。一般讲是大众的劳动奋斗(风景名胜也是劳动开创的)、失败成功、喜怒哀乐等等,激发了诗人的感情,然后才写诗作词的;或者是诗人关注的事情也正是大众所关注的事情。试想,原材料来于大众或是大众关心的事情,而创作出来的诗词大众却又读不懂,岂不悲哀!所以说,让大众读懂诗词是一种回归,是一种责任。可喜的是当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出一些青年诗人,他(她)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语言没有古奥、陈腐的毛病,且无什么顾忌,因而创作的诗词,不少读后令人头眼一新!我们相信:紧跟时代,贴近生活,新鲜活泼又能陶冶情操,为大众所喜欢的好诗,会越来越多。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