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中和平淡味弥长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3328

——读《董必武诗选》


湖北 涂运桥
 


    由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编辑的《董必武诗选》,共选编收入董老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类诗作近140篇,诗作手稿160余幅,按题材和内容分类为“交感篇”、“悼挽篇”、“励志篇”和“手迹篇”四部分。


    品读《董必武诗选》,波澜壮阔,包容万象,语言平易,格高境远。通览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董老关于对故乡的深情及忆念的数十首诗,这些诗的特色用“中和平淡味弥长”形容庶几近之。
 

    当代诗词创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尚不能成熟地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火热的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册董老的诗选,可说是“笔墨当随时代”的一个典范,请看他笔下的《闻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喜赋》:


    江汉三城隔,形入鼎足然;祗随地势便,颇碍旅人迁;利涉资舟楫,风涛阻往还。梦思仙杖化,喜见铁桥悬。武汉连一气,龟蛇在两端。滔滔流不尽,荡荡路无偏。转运增潜力,工程壮大千。山青深浅杂,云白卷舒妍。黄鹤楼非旧,晴川阁尚全。游观当日暮,何物惹愁牵?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是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如何用传统诗词来描写当代建设工程,是每个诗词作者值得探索思考的一个问题。此诗写于1957年10月8日,明白晓畅,将浪漫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看便是当代人写当代事的作品,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用传统诗词的形式来写长江大桥落成后内心的由衷喜悦,充满了对新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兴奋和自豪,表达了荆楚故地的挚爱之情。该诗先从汉口、汉阳、武昌这三城被长江、汉水阻隔落笔,由于地势使然,使得三镇的人们及南来北往的旅人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作者梦思仙杖化成铁桥终成现实,大桥落成将两岸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后反崔颢《黄鹤楼》结句意:“游观当日暮,何物惹愁牵?”对长江大桥的落成赞叹不已:“转运增潜力,工程壮大千。”全诗起、承、转、结自然,一气呵成,一韵到底,音韵嘹亮,章法井然,语言质朴,情感真切,用旧体诗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新事物。这一点对今天我们诗词作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再看作者1958年3月14日晨写的一首七绝《红安七里坪》:

 

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
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红安七里坪,犹存当年的战痕,让人回首当年根据地的火热战斗岁月。第三句转到现实,大跃进时代,七里坪同全国一样也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中,该诗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七里坪去年我曾经和几位诗友一道去瞻仰过,距董老写这首诗五十年后仍然“残垒犹存旧战痕”,让人感慨不已。也题《红安七里坪》:


犹忆当年主义花,弹痕一片夕阳斜。
春风唤醒黄麻地,鲜血催开幸福家。

 


    接着我们看作者1962年5月8日写的另外一首七绝《初到麻城》:一九一一年春,余曾执教于麻城小学,尔来五十有一年矣。再到麻城,则面貌大改,喜而有咏。


五一年前教学来,河山犹是市廛非。
人民自建新生活,且喜麻安共举旗。


    作者阔别故地半个世纪,欣喜地看到麻城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人民当家作主,幸福地建设新生活,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的黄麻起义。


    “干戈扰攘无宁日,关塞萧条欲断魂。”“纷纷天下何时定,胜负民心可决之。”从作者这些解放前的诗句中可以找到答案。读1962年10月28日作者的《纪念黄麻起义三十五周年》(绝句二首):

 

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洪波。
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

燎原烈火起星星,烧却江淮腐恶根。
英勇斗争成绩夥,山区到处见新村。
 


    这两首绝句同《初到麻城》一脉相承,表达了“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英勇斗争成绩夥,山区到处见新村”的喜悦感情。这喜悦却来之不易,“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洪波。”“前途尽有光明路,莫忘中藏曲折幽。”“欲挽狂澜于既倒,不随流俗与同沦。”作者同无数的革命先烈一起,前赴后继,为党和新中国的创立浴血奋战,表现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精神,功成不傲,“甘为民仆耻为官”的高尚品德,以及“好同群众共劳辛”的优良道德情操和一生追求真理的务实作风。
 

    董老既是杰出的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是武汉中学的创立者,对教育兴国情有独钟。1963年11月在《纪念武汉大学五十周年》的四言诗中情辞并茂地赞扬武汉大学建校五十年来的业绩:“根深叶茂,实大声洪。”对武汉大学培养人才的期望:“热爱劳动,服务工农。”“以建祖国,以前民用。”最后结尾由衷的赞叹武汉大学的人文地理之美:“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风流甚美。”


    董老还有《武昌东湖九女墩》、《题施洋烈士墓》等一批关于湖北故里的吟咏,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作者1942年写的绝句《溥之来书斐然有述作之志,诗以促之》:


珠玑咳唾总成章,质美还嫌藻饰伤。
记述不妨如实写,中和平淡味弥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是作者勉励其学生袁溥之的寄语,其实又何尝不是董老自己作诗的写照。董老的诗如其人,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不堆砌辞藻,如陶诗多用寻常语言道出,一语中的。既言简意赅,律切精深,情深意远,又深得温柔敦厚的传统诗词精髓,深得毛泽东同志的赞赏,和毛主席及众多开国元勋的诗词一道在共和国的诗词史上放射出永恒的光芒。董老的诗词艺术特色,一言可以概括:“中和平淡味弥长。”


    总之,我们今天读《董必武诗选》,对于进一步了解其革命生涯和诗作书法艺术精华,为进一步研究董老思想,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遗志,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诗词观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学习董老的诗,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用传统诗词更好地表现新时代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涂运桥通联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惠安路三飞干警楼2-4-1号 邮编:430062 电子邮箱:yingyuelou@163.com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