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新声唱美新农村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244

——略论河南诗人李建华诗词集《走进新农村》的语言特色
 

北京 孙朝成
 



    唐代诗人群体中,论语言贴近当时的民众,首推白居易和刘禹锡。大诗人白居易写出诗后,读给农村老妈妈听,若老妈妈听不懂,则改过一次又一次,直到其听懂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在民间流传很极广。他自己也用“十首秦吟近正声”这句诗,来评价自己诗歌的语言风格。《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体察当时民间疾苦写出的爱憎色彩鲜明的讽喻诗。像“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吟,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的诗句,让人读来动情,其艺术震撼力千古不衰。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走的更远,他直接汲取民间歌谣的营养,改造了“竹枝词”这种有别于七绝的诗体,从意识到语言,完全贴近民间大众的欣赏习惯,因此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样的经典作品,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饶有兴味。这也说明,文学作品,尤其是有三千多年传承的诗词作品,只有与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同步,贴近大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意识,努力学习并熟练运用大众的生活化语言,才可以产生普遍的深远的社会影响,才可以久远流传。据此标准审视当下的一些诗人创作的诗词作品,不否认他们主观上想表现时代生活,但因为经历与生活及语言的贫乏,往往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新鲜感,更不用谈群众喜闻乐见了。像近一期的一家权威诗词刊物里的<田园新曲>栏目中的一些诗,虽然题材是写农村,但像“院内停车添富丽,楼边挂果品新鲜”;“汗水浇得苗翠绿,霞光映处两开颜”;“山鸡新煮迎来客,村酿陈封慰远游”……等等。不否认作者写了农村新气象,但语言表达缺乏生活意趣,其艺术感染力也就大打折扣了。像“添富丽”、“品新鲜”、“苗翠绿”、“两开颜”、“迎来客”、“慰远游”的词句,因为语言时代感不强,过于概括,缺少形象,只是写出农村的一些表象而独独少了浓烈新鲜的生活气息,其审美意识也只能停留在表象层面。


    我一直主张传统诗词要写得有时代感,要有时代的价值观,时代的审美意识,时代的语言特征,时代的生活特点。用这样的标准来审视与评价当下一些人的诗词作品,他们可能很在意平仄、押韵、对仗等诗词技巧与规矩,从格律角度可能挑不出毛病,但就是语言缺乏感染力。看来这些人主要的功夫用错了地方,注意了格律与规矩,唯独在言情表意这个诗词作品的主要功能方面缺乏努力。因此,到手的一册诗词刊物(有些是权威级别的诗词刊物),大量作品合乎格律,中规中矩,就是缺少灵动的、热情的、鲜活的、形象的语言,这不能不是当下诗词创作的悲哀。而一些诗词刊物的编辑,收到来稿后先看格律(尤其是平仄)合不合,合则用,不管语言是多么直白生涩;不合则弃,不管语言是多么鲜活灵动。这也从一个方面助长了时下诗词创作中重格律,轻语言的倾向。


    当然,一些生活在农村或者工作在农村基层的作者,由于其生活实践使然,他们创作的一些作品(也包括一些诗词大家的作品),因为充满了浓烈新鲜的生活气息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得以广泛认可与流传。如刘章先生的“罗文峪口停车望,从此家乡是故乡”;沈云先生的“东家有酒西家醉,一树桃花两院春”,等等。他们的创作实践成功之处在于摆脱了一般化的表述,用提炼过的生活化语言写出了活泼新鲜的意象与深沉灵动的感悟。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与遵循的。



    近日接到河南项城诗友李建华寄来的一本题为《走进新农村》的诗词新作。建华将这些年写的农村题材的诗词作品筛选结集出版,用心读来,让我眼睛一亮。区别于当下一些人写的农村题材的作品,建华这本诗词集中的诗词作品无论是时代感、视角、选材、价值观、语言风格方面,都让人刮目相看。我同建华相识只有短短几年时间(是通过刘章先生介绍认识的),读过他的一些作品,也给他的作品写过评论文章,可以说从作品方面讲是熟悉的。但这次读《走进新农村》这本诗词集,仍然感到有新鲜感。而这种新鲜感,正是当下一些创作农村题材的作者所缺少的。


    当下写农村题材的诗词作品首当其冲的要求应该是要有时代特色、时代意识,要让人一读就知道是哪个历史阶段的作品。我想,建华的创作在这方面应该是有独到的表现力的。像“鼠标点种桑麻,农闲闯荡天涯。彩电微机宝马,丰收小调,声声飞向京华(《越调.天净沙.范集采风》)。从词中读到的鼠标、彩电、微机这些词汇只有在时下的新农村才有;而从“农闲”的消失与信息的传播现象,更区别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也区别于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严格而论,这是只有最近十几年才可能发生的农村现象。写诗,就是写时代。这一点,建华做到了。还有像“鼠标轻点,定单飞到身边(同前)”“村头广场、霓虹闪烁歌稠”(同前); “城郎喜娶村妮,洋妇嫁作乡媳”(同前);“两人一咬耳,去跳迪斯科(《减肥》)”;“娇娃哄酣睡,敲键寄情长(《留守妇>)”……这些诗句所表述的新农村现象,也只是这十几年才有,这是解放了、独立了、富裕了的科技化的中国新农村的一幅欢乐的风情画。与本文第一个段落所举的一些作者的语言过于概括、过于陈旧、过于书面化的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同建华长期生活在农村,担任农村的各个层面的领导,同农民朝夕相处的经历直接相关,也同他追求的传统诗词创作生活化风格直接相关。



    诗词作品表现时代生活,是需要作者深厚的生活经历和语言功力的。在这方面,建华的成就不可小视。仅在这本诗集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村头树下,秧歌扭落夕霞” (《越调.天净沙.范集采风》);“百花争怒放,一起抱春天”(《今日官会》);“多情最是春风妹,一路陪翁题小诗”(《付集采风》);“一谈割尾当年事,笑得弯腰捂肚皮”(《访养鸡专业户》);“一点谁知千里应,鼠标做起大媒人”(《网上征婚》);“入户笑声频,信手抓来满地春” (《渔歌子.高营采风》)……这些诗句中的语言都是农村熟悉的生活语言,经作者信手拈来,巧妙组合后所表现的农民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说成是当代的“竹枝词”,我看是最恰当不过了。不是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诗人都能熟练运用好生活语言写诗,但写出生活化语言的诗人却一定要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这一点毋容置疑。将生活当做矿藏,不倦地、执着地挖掘运用,是建华创作新农村生活诗词成功的的一个要素。今后,还会有不断的进步与收获。我们注意建华上述这些诗词语言中,少了些概括、多了些形象;少了些书卷气,多了些生活风;少了些灌输,多了些意趣;少了些旁观,多了些体味;少了些评述,多了些暗示,只有高明的诗人才可以这样得心应手地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在文学创作上,有“选材对了,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在诗词创作上,是否可以说,一个高明的诗人,在某种意义上选材就是构思,选材对了,创作是水到渠成的事。建华的成功,很大因素,在于他选材新颖。你看,他不是泛泛地将目光停留在表象,而是细心发现与撷取生活中闪光的细节。如《娘家人》写的群众眼中的农村基层干部,一句“群众视我娘家人”写出亲密的干群关系;如《揭秘》,一句“瓜棚月下孙侦探,正在喜约心上人”,写出老年人再婚的心态;如《归燕》,一句“年前翻盖小别墅,怨俺粗心信未捎”,写出了农村建新房的新气象……从以上选材可以看出,对于写了几十年诗词的建华来说,生活语言功夫的把握、转化与运用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只要题材选准,创作成功就是必然的。从细微处观察农村的各种现象,别出心裁地表现出农民的情怀与追求,是建华这本《走进新农村》诗词集成功的秘诀。而这秘诀的背后,则是深厚的生活积淀与感悟。慧眼与慧心联袂,好诗自然就萌发出来了。
 



    细读建华这本诗词集,也可以看出建华在不同诗体的运用和表达上,还有一些差别。像五绝、七绝、词与曲这些诗体词体,建华佳作迭出,美不胜收。而一些七律,因为受到诗体限制,写出来的作品较之前一类诗体词体,则有些逊色。像“医疗合作千家乐,税赋蠲除万代钦”(《老农话党恩》);像“万物昭苏承雨露,千花竞艳吐芬芳(《壬辰春颂诗》);像“大哥正在书房建,小叔忙于电脑装”(《春归故里》)……等等,语言流于一般化概括,诗味自然淡了许多。不是说不可以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新农村题材,而是这种形式因格律要求等原因确实束缚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巧妙表达。而建华的一些五律,则比七律要写得好。因为五律的语言容易生活化、口语化。像“穷乡成热土,一夜起新城”(《付集吟》);“彩蝶当向导,甜妹笑开门”(《农家乐》);“媪翁乐晚景,闲坐侃新闻”(《老年公寓》);“摇身变老板,城里娶甜丫”《打工郎》)……等等。看来,在运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农村题材以及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方面,作者仍需再下一番功夫。另,建华的一些十六字令,如《王明口谷河大桥》,在语言和表述方式上也流于概括,流于平泛,流于表象。作者的创作一旦脱离形象化的追求,作品的语言与艺术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这是需要作者在今后创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现今的一些评论,因为种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评论者往往不能分析作者的成败得失,尤其是短板。而评论的真实功能其实是评论者与作者分析切磋这些成败得失,尤其需要找出作者的创作短板(尽管这些短板在作者作品中占得比重不大),加以切实改进。建华的诗词创作,已然在语言运用方面、选材的开掘方面、价值观提炼方面、意象的营造方面形成了风格,要坚持这种风格。而在一些短板上(如前所述)则需要再下功夫。我想,对于建华这样一位有着几十年深厚创作功底的作者来说,这不算是很难的事。宋词的诞生是因为唐诗语言模式过于规整,冲破了这种规整却创造出了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语言的节奏感上更趋于灵活,吟诵效果更好。竹枝词的诞生摆脱了唐诗七绝语言过于文学化的倾向(当然文学化并不是不好),使诗的语言不大受束缚,读来更亲切上口,更易于大众接受与传播。



    建华是我这些年来接触的在传统诗词创作方面卓有成就且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他执着地用生活化的诗词语言表现时代精神。他的充满农村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的诗词作品,让人从中读出当代新农村的气象与风情及新农民的自豪与追求。应当承认,他被人称道的一些作品成功在于语言出新,而少量一般化的作品失败在于语言平泛。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作者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是一辈子的功夫。


    建华正当盛年,当志存高远,以这本《走进新农村》为新的起点,坚持按照自己的语言风格走下去,今后的岁月中还会有新的进步与提高。我期待着。
 


    作者孙朝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诗人。已出版诗文集20多本。通联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葛布店东里102号楼1102信箱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