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白雨庐论诗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502

北京 宋彩霞

登黄山(王纪波 2014.11《中华诗词》)

 

万里风云脚底流,丹崖琪树醉青眸。
自云已在浮云外,更有浮云在上头。

 

    宋彩霞点评: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登临绝顶,步于云海之上,放眼四望,山崖林树,或如丹霞,或如碧玉,焕彩凝晖,美不胜收。豪逸之气溢于笔端,于是有了前两句。“琪树丹崖”出自吴伟业《过淮阴有感》:“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他将其移用到黄山上,十分妥帖。前两句营造的气氛可谓超凡脱俗。然而到了后两句,却来了一个大扭转:作者纵然登上绝顶也依然逃脱不了这里的“浮云”,“浮云”一词意蕴十分丰富。陆贾《新语•慎微篇》中有:“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浮云”在很多时候,则成了奸佞小人的代名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浮云”皆有此意。这里的“浮云”,显然有所影射,其意正在对当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的痛斥与鞭挞。作者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陈述与空洞无物的论辩,正笔、倒笔兼用,虚笔、实笔相映,扩张了意境的包孕空间。如“自云”改为“自身”或许更上口直观些。



新年后出外打工者(隋鉴武 2014.12《中华诗词》)
 

窗前絮语两情深,腮印娇儿小嘴唇。
正月初三打工去,心头一片艳阳春。

 

    宋彩霞点评:“别让昨天的泪,打湿今天的阳光。”这是我读这首诗的深切体会。农民工诗词和其它类诗词相比,有它特殊的现实意义。农民工题材的诗,大多写他们的艰辛困苦、待遇低微、命运不公。而该诗,从新的视角入手,写出了新的打工者形象。小诗自然、清新、明快、昂扬、健朗。开头两句:“窗前絮语两情深,腮印娇儿小嘴唇。”有情有景。“腮印娇儿小嘴唇。”一句旖旎可爱。在论及字句的选择时, 黄图珌认为:“落笔务在得情,择词必须合意。”“心静力雄,言浅意深。景随情至,情由景生。吐人所不能吐之怀,描人所不能描之景。华而不浮,丽而不淫,诚为化工之笔也。”(【清】黄图珌《闲笔》卷三)第三句笔锋一转:“正月初三打工去。”告别了贤惠善良的爱妻,吻别了娇儿,于正月初三就踏上了回城打工的旅途。没有悲伤,不见愁云,而是“心头一片艳阳春。”为什么?是得到妻子的理解、支持,还是因为再奋斗一年,就可在城里买房落户?诗中什么也没说,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诗文须有顿挫。“诗文无顿挫,只是说白话,无复行文之妙。顿挫者,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所谓“盘马弯弓惜不发”。(【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一)诚哉斯言。
 

    清平乐•鞋匠(郁忠尧 2015.1《中华诗词》)
 

    不嫌棚小,街口春光好。鞋式时髦针线巧,足下清风多少? 拐杖长伴身旁,风来雨去坚强。莫向国家伸手,钉锤夜半叮当。
 

    宋彩霞点评:“一气如话,毫无渣滓,到口即消。”这是我读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李渔《窥词管见》云:“作词之家,当以‘一气如话’一语以为四字金丹。‘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则无隐晦之弊。”其次,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片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足下清风多少”,问而不答。下片本可上意下接,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莫向国家伸手”是全篇主旨,词眼也。与“词要不卑、不亢、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东江集钞》卷九)正相匹配。小令状写底层人物生存状态,没有豪言壮语,不曾矫揉造作,也没有叹息和质问,上下两结均以景结情,一俯一仰,腔调则在雅俗相合之间,词之三味得矣。


观 钓(马士林 2015.2《中华诗词》)

锦鳞难耐饵香诱,每欲沾唇便中钩。
现世浮生应警此,莫因一念恨千秋。


    宋彩霞点评: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一日之景,作者随景兴怀,因题著句,故景真情实。开头两句,明白如话,起承自然。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无弦外音、味外味,则不能使人神远,作者深谙此道。接下来两句作者偶然感触,一涌而出,一气之下,以其灵思,撰为名理,情生于文,理溢成趣,兜裹完密,元气浑成,无丽藻炫人。同不流于俗,异不失其正。惜取象稍熟。著名诗人刘征老师将第三句“现世浮生应警此”改了四个字即“利欲驱人应警此”,何其神妙!
 

高空电工(王金 2015.4《中华诗词》)


我欲青春绽火花,朝擎旭日晚牵霞。
豪情更在青云上,总把光明送万家。


    宋彩霞点评:这首诗应该是“格高、意到、语工”的成功范例。“诗先看格高,而意又到,语又工为上。意到语工,而格不高,次之。”(方回《瀛奎律髓》)首句“我欲青春绽火花”起的突兀,诗家语。二句“朝擎旭日晚牵霞”承接上意,意趣超远,乃使生气灵通。三句“豪情更在青云上”一个“更”字点明主人公意志与决心。“青云上”呼应诗题“高空”。结句“光明”与首句“火花”对接,收束自然。“结句收束上文者,正法也,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异曲同工。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实不可离。作者把景中情,情中景巧妙结合。“青春绽火花”无理而有理,“豪情更在青云上”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写,作者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物体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
本诗章法可谓以题参诗,意诗按题,观其起结,审其顿折,下字琢句,调声设色,真是得力,然后旁推触类,一以贯之,仰观豪情,高下在心矣。“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不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简切,说事圆活,说景微妙。诗友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踏莎行•夜(刘如姬 2015.5《中华诗词》)
 

    夜正温柔,心还沉默,遥天星子倏滑落。长衣轻裹怯秋凉,为谁独伫街之末? 青涩年华,阑珊灯火,回眸不复当年我。疾轮碾过叶纷纷,一笛冷韵东风破。


    宋彩霞点评:诗重发端,唯词亦然。贵突兀笼罩,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开句“夜正温柔,心还沉默”正如是,与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异曲同工。词不在大小深浅,贵于移情,有点,有染。“为谁“二句乃就上三句意染之,点染之间,语言不相隔,“为谁独伫街之末? ”以曲折问而收之,深得婉字之妙。


    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下阕承接上意,藕断丝连,又异军突起,生发感慨。 自然,不雕琢,不著色相。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此如是。一句“回眸不复当年我”,实写。突然而来,悠然而去,前后贯穿,神来气来。“东风破”二句,虚写。有言外不尽之致,与前三句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实而后虚,贵能留住,如悬崖勒马,用于收处最宜。又于清丽圆转中,如美女试妆,不假珠翠而自然浓丽,不惜铅华而自然淡雅。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上阕借景以引其情,兴也;下阕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思,不能直言,必低回婉转而出之,而后可感人也。


    宋彩霞,女,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两栖诗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其文学艺术成就被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著有《秋水里的火焰》、《秋红》、《白雨庐集》、《白雨庐诗文集》、《白雨庐词》、《黑咖啡》。主编《甲午120周年诗词选》等。作者通联:电邮:xiaoyu5321932@163.com 地址: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8号新洲商务大厦808室《中华诗词》杂志社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