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540

 


王国维《人间词话》杂谈(1) 
肖德华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摘自《人间词话》第2则)
     
        注:第二句词为柳永作品,非欧阳修词句。       王国维借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为三精神境界立论。所谓第一境是指望道未见,起步向前追求的精神状态;第二境是指在追求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状态;第三境是一旦豁然贯通的自得精神状态。这里表面上讲的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个精神境界,实际上已经涉及艺术境界了,给其后提出评词的境界说打下了基础。
       两种境界虽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仍有联系。此条亦见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三种之境界"作“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所谓"人生之修养",即造诣,素养,胸襟等等。《人间词话》第114则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所谓“胸襟”,指人的性格、气质、精神和学养凝合成的一种人格境界。胸襟高远,才能超凡脱俗,成就卓越。王国维认为苏轼与辛弃疾都属于胸襟高远之人,如果无二人之胸襟而欲学其词,不过如东施效颦勉强摹仿。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第119则)  王国维在这则词话中,借屈原的《离骚》句,提出了文学乃由作者兼备德才方能臻高境的问题。内美指诗人高尚的人格;修能指诗人具备的特殊才能。从事文学工作,这二者是不可缺少的。王国维认为词是抒情之作品,因此尤其注重“内美”,因为失却品德的情感是没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王国维《文学小言》云:“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论词,非常看重词人的人品与人格,这种理念甚至影响到他对文献真伪的勘察上。《人间词话》第101则云:“《蝶恋花》(独倚危楼)一阕,见《六一词》,亦见《乐章集》。余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等语固非欧公不能道也”。意思是,在欧阳修的《六一词》集和柳永的《乐章集》中,都有《蝶恋花》(独倚危楼)一阕词,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很欣赏此句,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将它作为第二精神境界),此等语非欧阳修不能说,柳永这个“轻薄子”是说不出来的,只能说“奶奶兰心蕙性"之类的话。其实这是个误解,此词实为柳永所作。
       要达艺术之高境界,先需达精神之高境界,所以,王国维在论述词的境界前,先谈到精神境界的问题。 
                       
            作者为退休干部,汉语言文学专业, 通联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朗州北路芷金花园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