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论诗话

造境与写境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570
 王国维《人间词话》杂谈(4)  肖德华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摘自《人间词话》第32则)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故不能有完全之美。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摘自《人间词话》第37则)   注:通行本无“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这是王国维从创作方式角度探讨艺术境界的分类和联系。造境,偏重想象,近乎虚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写境,偏重写实,近乎摹仿,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王国维虽作如此区别,但侧重这两境之交叉,强调两境互为相邻,颇难区别,无论造境和写境,既要“邻于理想”,又要“合乎自然”。   我们以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词为例来理解这个问题。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免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首词的大意是:今夕的明月即将消隐了,但它究竟去了哪里呢?是否还有另一片世界,当我们这里月落时,他们才看到明月初升?抑或只是浩荡的秋风将明月吹到了无垠宇宙的某个角落呢?明月无根是谁系住它,使它永远围着我们升落呢?月宫里的嫦娥千万年待字闺中,又是谁令她如此呢?有人说月亮落下时会沉入海底,难道不怕大海里的鲸鱼会撞破月宫的玉宇琼楼吗?月中的蟾蜍倒不怕水,捣药的玉兔难道也会游泳?可如果说月宫、蟾蜍、玉兔潜入海底时都平安无恙,为何月轮会渐渐削减,从滿月变为月牙呢?   在这首词里,辛弃疾采取天问的形式,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月亮的升沉、圆缺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基本是造境的写作手法。但是,仍然以月亮的自然规律为基础来虚构,其写作的材料来于自然,其构造亦依从自然之法则,所以“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其中,月亮无根浮沉,渐渐如钩又是写实的手法,他撇开了太阳对月球的影响,星星云彩对月亮的拱托,单写月亮的浪漫神游,“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也就是渗透着诗人的想象和理想,有所选择和提炼。         虚构之景能否表现真景物?上词中虽然有一些虚构的情节,如长鲸触破玉殿琼楼,虾蟆、玉兔浴水等,但总体上是表现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自然规律,所以是能够表现真景物的。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毛主席《泌园春•雪》词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都是想象的虚构之境,却传神地表现了群山、高原在大雪纷飞中的动感和壮观。然而,并不是所有虚构之景,都能表现真景物。如描写春天的荷花美艳、冬天的大雁南飞,六千年前的瓦砾遗存等,这些完全虚构,主观臆造,违背事实,违反常理的景物,就是假景物。         作者为退休干部, 汉语言文学专业。   通联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朗州北路芷金花园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