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坛资讯 > 诗乡诗教

纪念辛亥百年专文: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376

•  邓 红


    蒋翊武(1885~1913),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和湖北、湖南讨袁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原名蒋保襄,亦名保湘,字伯夔。1885年生于今澧县城关镇丁公桥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父亲蒋定照,字皋南,10多岁就在丁公桥一家小豆油皮店当学徒。母亲张氏,生5子1女。家庭生活极为艰困。


    蒋翊武5岁时发蒙于澧州澧兰书屋。自幼聪颖好学,过目不忘。15岁(1898)游学长沙,就读于湖南时务学堂。该校是谭嗣同协助陈宝箴、黄遵宪、江标等维新派人士创办的。蒋翊武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新学”书刊,接受了维新思想。不久与万武、刘道一参加了陈其殷所创办的“自立党”,从事变法图强活动。是年秋,维新运动失败,湖南时务学堂被解散。蒋翊武只好返回家乡。


    19岁(1903)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今常德市一中),与桃源的覃振、鼎城的刘复基等为同窗好友。1904年,湖南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并准备举行起义。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奉派来常德联络,蒋翊武积极配合,并以西路师范为据点,暗中组织革命力量,适时策应长沙起义。不料长沙起义事泄,蒋翊武被校方除名。接着,他又与刘复基在常德祗园寺设立秘密据点,奔走于沅湘之间,重新策划革命。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蒋翊武从常德乘轮船至上海,计划去日本留学,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不料在上海得了重病,不得不放弃去日本的计划。1906年春,中国公学刚刚开办,蒋翊武经友人帮助,进入该校就读。并经刘复基介绍,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上海机关部的主要骨干之一。同年10月,他与同盟会员、湖南老乡杨卓林创办《竞业旬报》,用白话文宣传革命。不久,刘道一奉同盟会总部之命,回湖南策划萍浏醴起义,并在长沙水陆洲召集在湘骨干开会,研究起义事宜。蒋翊武特地从上海赶赴长沙,参加此次秘密会议。12月,萍浏醴起义爆发,蒋翊武在上海联络沪、苏一带的革命党人遥相策应。因起义失败,《竞业旬报》亦遭查封。蒋翊武被迫离开上海公学,潜回故乡澧县。


    1908年7月,湖北新军成立同盟会组织。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由溥仪继位,改元“宣统”。12月,湘籍革命党人杨玉鹏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群治学社”。1909年11月,蒋翊武与刘复基、詹大悲等在汉口创办《商务报》,以办报为名,组织革命活动。并亲赴天门、潜江等新军驻地,经蔡大辅等人介绍,加入了“群治学社”。不久,又经黄贞元等人介绍,用“蒋伯夔”的名字加入了新军。1910年9月18日,他参加改组“群治学社”、新建“振武学社”的大会,推举原“群治学社”社长杨玉鹏担任“振武学社”社长。11月,受杨玉鹏委托,全面负责“振武学社”的工作。


    1911年1月,邀集詹大悲、刘复基等人在武昌集贤酒楼开会,商讨改组“振武学社”事宜。1月30日,借春节团拜之名,召开“文学社”成立大会,蒋翊武被推举为“文学社”社长。“文学社”表面上是士兵的文学组织,实际上是宣传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团体。其宗旨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政策,拥护和推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5月10日,蒋翊武主持召开“文学社”代表大会,决定把武昌小朝街85号作为“文学社”的机关部,并委派刘复基、蔡大辅常驻机关部办公。6月初,蒋翊武与同盟会骨干谭人凤会面,表示赞同与“共进会”合作。9月12日,又主持召开“文学社”代表会议,研究和部署与“共进会”合作的具体事宜。9月1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胡祖舜家再次召开联合会议,研究起义方案。推选蒋翊武担任起义临时总司令,孙武担任参谋长。并决定以“文学社”总机关为起义总指挥部。


    10月9日清晨,蒋翊武从岳阳经宜昌赶回起义总指挥部。上午,听取刘复基等人汇报起义的准备情况。下午5时,听说汉口宝善里机关不慎暴露,并被清军查抄等情况,随即以总司令的名义发布“十条十款”命令,派人分途传达。命令的核心内容是: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鸣炮为信号,全城同时起义。令人遗憾的是,蒋翊武的这个命令没有及时传达到南湖炮队,9日晚上并未举行起义。而当晚10时,汉口总机关制造炸弹时失事,军警破门而入,刘复基等人正在总机关等待起义命令,突然听到紧急的敲门声,知道事情有变,连忙手持炸弹下楼阻击,不料弹片反射,自伤其手,倒地被擒。蒋翊武和彭楚藩、杨洪胜爬上屋顶,逃跑未果,同时被捕。蒋翊武身穿长衫与枣红马褂,拖着长辫,并在押解途中拔掉了身上的各种标志,清朝官兵误以为他是乡下农民,没有引起重视,暂时把他羁押在督署花园里。他趁人不备,越墙逃走,藏匿在山后马家巷蔡大辅家里。而刘复基、彭楚藩和杨洪胜三人,则在10日凌晨6时于湖广总督衙门外同时就义。武昌全城顿时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幸好蒋翊武已经逃到城外。由于先天发布的起义命令早已散布在各路兵营之中,革命党人暗中商议:既然总司令已经发布命令,我们就应当继续执行。于是,10日晚上,工程营熊秉坤率先打响了第一枪,各部队纷起响应。他们首先夺取楚望台军械库,接着攻下督署衙门,最后占领武昌全城。汉口、汉阳也随即光复。


    12日清晨,蒋翊武从安陆返回武昌。这时黎元洪已在武昌就任军政府都督。蒋翊武与詹大悲等组成“汉口军政分府”,并作出如下决议:一、向各国领事馆通报此次革命宗旨,要求各国严守中立。二、通电各省立即响应起义。三、派各省旅居武汉三镇的同志回省策应起义。28日,民军战时总司令黄兴抵达汉口,任命蒋翊武为经理部长,负责战时后勤。不久,又担任战时总司令部监军,负责武昌防御。11月27日,黄兴反攻汉口失败,引咎辞职。29日,黎元洪任命万廷献代理战时总司令,万知难不就,只好改由蒋翊武担任战时总司令。至12月6日,革命军与清军全面停战,才卸任战时总司令之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溥仪宣告退位。4月初,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正式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他假装尊重革命元勋,调蒋翊武担任总统府顾问,但蒋并未成行,继续在武昌组织“文学社”同仁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孙中山派石瑛来武昌改组同盟会鄂省支部,石瑛迫切希望“文学社”并入同盟会。当蒋翊武召集杨玉鹏、李六如等“文学社”骨干讨论这一问题时,大家都赞同与同盟会合并。自“文学社”并入同盟会以后,盘踞鄂省的黎元洪对革命党人更加嫉恨,除继续以裁军为借口,大量清除“文学社”军职人员外,还对其内部事务横加干涉。蒋翊武据理力争,保护了一批革命同志,为后来的讨袁斗争积蓄了军事骨干。8月中旬,蒋翊武赴京向宋教仁反映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各种意见,袁世凯随即任命他担任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承诺每月给以高薪,蒋翊武不为所动,严词拒绝。8月25日,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召开国民党成立大会,蒋翊武被选为参议,兼任汉口交通部部长。他在北京居住不到两个月,对袁世凯卖国求荣、损害民权、违背约法的可耻行径痛恨不已,随即不辞而别,与詹大悲等一同返会汉口,一面与国民党湖北支部长石瑛一起抓党务建设,一面利用《震旦日报》抓舆论宣传,揭露黎元洪和袁世凯的丑恶行径。10月下旬,蒋翊武回澧县省亲,社会各界准备隆重欢迎,并计划把县城多安桥改名为翊武桥,把东门改名为翊武门,把正街改名为翊武街。为了不惊动地方,他舍舟步行,绕道进城,黄昏时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中。第二天会见各界人士时,他反复申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满清政府,是革命党人顺应民意、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并无特殊贡献,不能享此殊荣。生动体现了他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德。


    1913年3月20日,辛亥革命的元勋之一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蒋翊武在长沙得此噩耗,非常震惊与悲愤。特地前往湖南都督府,面见谭延闿,提出在湖南发起讨袁运动。谭延闿面带难色,一言不发。蒋翊武只得作罢。接着来到武汉,与孙中山派去的革命将领田桐等人筹组“改进团”,旨在“改进湖北军政,继续革命事业”。不久,又在“改进团”的基础上组建反袁领导机构“参谋团”,联络湖南与上海的革命党人,多次举行反袁起义。不料起义屡遭失败,蒋翊武只好与杨玉鹏、唐牺支等人潜回长沙,决定在湖南举行“二次革命”。谭延闿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按照黎元洪“暂为一时权宜之计,阳为附和”的指示办理,于7月21日宣告湖南独立,蒋翊武被推举为鄂豫招抚使,负责组织讨袁军队。第二天,蒋翊武率兵北上,驻节岳州,一面在当地招募新兵,一面从全省各地调集军队。但因多方掣肘,扩军计划无法实现。谭延闿眼看讨袁形势不利,于8月13日悍然宣布取消湖南独立。蒋翊武从岳阳赶往长沙,力图阻止谭延闿的行动,但取消独立的文告早已贴满大街小巷,再也无力挽回。这时,袁世凯已发出通令,用重金悬赏缉拿蒋翊武。他只好秘密潜往广西,准备运动桂军反袁。不料,8月29日,当他走到全州兴安县唐家司时,被驻军巡防营抓获,迅速押解桂林。在狱中,他历数袁贼的滔天罪行,鼓励同志继续奋斗。9月8日,袁世凯发出“着将蒋翊武就地枪决”的电令。次日下午4时,蒋翊武在桂林丽泽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921年12月,孙中山先生督师桂林时,下令于丽泽门外为蒋翊武竖立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亲自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2个大字,以褒扬其丰功伟绩。


    综观蒋翊武的一生,青少年时代即有爱国图强的进步思想。早在常德、长沙和上海读书时就秘密参加了各种革命活动。并亲自策划和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此后,又在湖北和湖南多次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蒋翊武等革命先驱追求真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