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禹锡研究

“道是无情却有情”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616

 ——刘禹锡《竹枝词》赏析

涂红霞


    这世上存在过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创作者当时心理状态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一幅拼乱了的图、一张剪纸、几笔线条……折射出的也许是懵懂无知的探索、痴情不悟的迷惘或是心烦意躁的凌乱。文字作为特殊的写意工具,更是传情达意的最妙载体。一段随笔、几句诗词,倾诉着心底的幸福与哀伤、渴盼与追求。夜阑人静,洗尽铅华,抛却凡尘的喧嚣,静静聆听自己的心声,让流光溢彩的文字,妆点生命绝世的风华。

    二十年前读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面对这位唐朝诗人,在我年轻的想像空间里,他是个儒雅、潇洒、正值怀春季节的多情风骚客:“闻郞江上唱歌声”的春心荡漾,“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似远而近的最佳距离美感,若非情窦正开,哪来如此绝妙的体会千古的奇句?历年来的评论家也都把此诗界定为“情诗精品”是有其充足的理由的。

    2011年底,常德“刘禹锡研究会”成立,偶然的体会,让笔者有机会更详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大半生遭际,唏嘘感叹之余,对诗人当年创作《竹枝词》时的心理倾向有了新的感悟。

    刘禹锡而立之后才成家立室,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很明显,他的心思并没囿于这“小家”之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的诗人,从浮华的表象外看到了潜在的危机,他一心想着的恐怕是中唐王朝这个“大家”。不久,因缘际会,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立志改变朝庭弊政的热血男儿义无反顾地参与了“永贞革新”。偏偏天不遂人愿,不久革新失败,诗人被贬连州刺史,心事沉沉一路南下,途经荆南(江陵)时改授朗州司马,他是带着老母和新婚的、刚刚怀孕的妻子赴朗州上任的。政治前途一片茫然,满腔的热血与冰凉的现实篼头相撞下,命运的转轮终究会转向哪里,他也不知道,每一个王朝都逃不过它最终的宿命,他也明白。但他不想让这“大家”走向这“宿命”的速度太快。他自称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有责任尽自己一已之力,救苍生、保社稷。革新虽失败,心却不见得完全“死”了,他时刻关注着朝庭的动向。况诗人的家乡本在洛阳,见惯了北方的历风疾沙,来到这南方偏远之地,缠缠绵绵的烟雨雾罩他也未必完全习惯。文人再如何率性不羁,终放不下大树眷恋土地的那份故乡情结。他想回到他熟悉的时空里去,想更近地聆听时代有力的搏击声。但事与愿违,他恐怕做梦也不会料到这一呆竟是十年。这中间经历的隐隐约约的期盼、失落,甚至认命的绝望谁能说得清呢?“回入纥那披绿萝”的无奈与悲哀即是明显的情绪再现。尤其后来妻子却最终病死朗州,老母幼子与孤独的诗人,相依为命。“痛人亡兮物改其容 ”, “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的悲惨遭遇可令天地动容。

    综上所述,《竹枝词》写在诗人被贬朗州期间,其时,妻在身边,且情深意笃,况诗人纵有万般年轻时的浪漫情怀,历经时代的风风雨雨后,怕也无那份闲情一门心思填他的蝴蝶鸳鸯的痴梦吧?也许,政局上的某些特定的信息给诗人一线希望之光?灵魂深处文人的那份浪漫与风流中参杂着的复杂的思归情愫可能是本诗真正的“主流思想”!因此,对本诗的创作意境,我作了如下想象性的再现:

    朋友远道传回的“小道”消息,点燃了诗人心中“回归”的希望之烛。诗人心情亢奋,在夏日(江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一般只在夏季出现)的炽热中去江边散步,步上江堤,河风轻触细绕,拂去满心的疲累,诗人顿觉神清气爽,江边杨柳青翠碧绿,长舒广袖,煞是婀娜,诗人徜徉于美景中,想着自己归家的美梦有望实现而心情大悦;蓦然听见江面上飘来男子的动情的歌声,而前头的不远处,美丽的湘妹子在柳枝袅娜处闻声嫣然而笑……这情景,让诗人想到了朦胧的初恋感觉,心里喜欢着某人,却不知对方的态度如何,说对方不喜欢自己吧,偏偏对自己还不错,说喜欢自己吧,又不见对方有明确的表示,多么羡慕啊,这年轻的时光!恍恍惚惚之间,诗人察觉阳光似乎更刺眼了些,抬头望时,发现西边的天空暗暗些,还洒下了几点急雨,东边却明亮刺眼,一会儿功夫,这突来的刺目又淡下去了些,这给了诗人突发的灵感,自己不正想要把内心的这份希望“归家”的兴奋表达出来吗?唐王朝的统治者当初无情地把我们这些一心为国的文人名士纷纷贬到天涯海角,这会儿终还是不忍离弃,想着慢慢召回我们了?“道是无情却有情!”

    “道是无情却有情!”,不管结局最终怎么让诗人的心灰意冷,曾经“给过”的希望确实会让诗人误认为当权者有时还“有点情义”的!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