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禹锡研究

浩然之气扬大宇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2560

 ——品读刘禹锡在朗州的诗作

周则强


    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可以说是刘禹锡人生劳旅中受打击遭迫害、最感压抑和苦闷的时期。然而政治上的失意、挫败,并没有令他颓废、沉沦。在这“十见蛮江白芷生”的风雨春秋中,他把满腹的抑郁甚至悲愤全部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特别是在诗歌上作出了不同凡响的开拓性贡献。

    刘禹锡的诗,有点类似屈原的骚体,白居易特别赏识说他是“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便誉之为“诗豪”。历史上有评价说他“在朗州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诗豪”刘禹锡被贬朗州,经世事波折之后由率直而入持重,风摧霜侵仍是潇然。他始终怀有救世之心,把持元化之道,自而立至不惑之时便已经能挥洒自如,谈笑诗文,自有独到的见解。

    “勿谓行大道,斯须成太行”;“平地生峰峦,深心有矛戟”。这虽是刘禹锡立志革新失败以后所得的痛苦教训,但也是他“少年负志气,忧国不谋身”的人生奉献之歌的大写。尽管这只是临风歌之,但已唱尽心机。

    刘禹锡善于思考,文思缜密;心怀天海,意寄桑榆。他观人间世事,不但用眼观,而且更重要的是用心照。如此以大智照理,时时回光。“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此一“动”、一“促”,一“收”、一“续”,真可谓是一句一法、一句一情。“戍摇旗影动”,是感其事;“津晚橹声促”,则感其时;“月上彩霞收”,是感其物;“渔歌远相续”则感其离别。这般以情照理,以理凝性,格调虽然有些平稳,情理却十分厚重。诗人于情处下笔,意处抝折,于是便造出了如此语近平凡、寄意深远之佳句。像这样的还有“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在这首诗中,诗人又一次把人间情感引发到了至极。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词》,堪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秋”的绝唱。

    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中说“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刘禹锡在朗州十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民众之中,这样就使得他具备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于是就更有机会接触大众。在与老百姓接触时,他跋山涉水收集、整理、改写,从而创作了大量健康清新的民歌体小诗。在《竹枝词九首自引》中,他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如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作《竹枝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


    在这里,诗人明确地告诉世人:创作《竹枝词》,是他谪居朗州时看到当地民众信巫歌《竹枝》其词鄙陋,于是就仿效屈原作《九歌》之举来新创《竹枝词》,教当地巫祝和儿童来歌唱。

    《新唐书》本传中也云:“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武陵,是“竹枝歌”之故乡,刘禹锡,则是这种诗歌体裁的拓荒者。他初贬时路过君山看到“荡桨巴童歌《竹枝》”,在阳山庙观赛神的时候又看到“几人连蹋竹枝还”……他深受其影响,便决心学习民歌,改造民歌,重新创造民歌。经过几番努力,终使得“武陵溪洞间夷歌”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兹始脱离了那种鄙陋、粗俗。就目前暂且收集到他在朗州所作十余首竹枝词来看,诗人采用的几乎全为“放情曰歌”的民歌形式。其中有铺陈叙事的,亦有纵情放歌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人更是直接地用上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因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品便升华到“雅俗共赏”的新境界。


    刘禹锡贬朗州司马十年,写下了大量的诗文。这些作品的题材,涉及到了政治时事、社会人生、山水登览、民风乡土、友谊亲情、吊古怀寄……凡古今诗人已涉及乃至尚未涉及到的题材,他无不涉笔成诗。如此广阔的题材的摄取,丰富了他作为一代“诗豪”的人生。

    《刘氏集略说》中刘禹锡自己说:“及谪于沅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或读书有所感,輙立评议。”确实,在朗州十载,刘禹锡不仅仅只是读庄子、孟子、孔子,更是将亲历亲为或闻见所及,即事兴感,触景生情,下笔成诗。我们今天读他的这些作品,就不难看出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政治改革家、一个“少年负志气,忧国不谋身”的伟大诗人那种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

    品诗如品人。刘禹锡的诗,真可谓继承和发扬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言志抒情的传统,从而品其诗便可以看出他真挚而热烈的情感,高远而宏大的抱负。他的诗,大有一种孟夫子所言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风韵。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种大气,源于诗人充实丰厚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满腔激情。纵然是遭打击遭放逐“孤臣本危涕,乔木在天涯”,纵然是“岁中三百日,常苦风雨多”,纵然是“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但是在“枉渚逢春十度伤”之间,那种作为人的精神气质亦即作为抒情主体的“自我”与“大我”(民众)相统一的人格魅力,在其诗的意境中则是无处不闪光。

    在借助国家、民族命运相关的重大事件言志寄慨的那些诗作中,诗人更有突出的刻画与表现。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在听到“贾雄则农伤”的事之后,刘禹锡是“感观之”即作《贾客词并引》。在诗中说:“心计析秋毫,摇钩侔悬衡”,“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行止皆有乐,关粱自无征。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这些都表现出肩挑“天降大任”者对时局、对民生的关注,也充分表现出一个面对改革失败、挫折的勇士“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深情与豪气。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刘禹锡在朗州十年所作的这些诗歌,字里行间、名外篇外,凝聚了他多少感慨!


    品读刘禹锡在朗州所作的诗歌,总感到其意境耐人寻味。

    苏东坡曾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天下之至言也”。作为中唐时期的政治改革家、哲学家、大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十年,虽然是身处逆境,而写的诗歌则显得灵动、流畅,宏雅而大气,字里行间均洋溢着一种“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当然也不缺婉约韵致。但从总体艺术风格而言,笔者则认为大有一种“壮辞可得喻其真”,总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

    这种浩然之正气,挫而不屈,动而不乱,光照日月,高扬大宇。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