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禹锡研究

刘禹锡在常德的文化思想以及产生的影响

编辑:管理员日期:2020-09-13 18:09:57浏览次数:4465

♦  黄烈银


    一、刘禹锡在朗州(湖南常德)的十年


    刘禹锡(公元772-公元842)字梦得,唐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大诗人。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自称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唐贞元九年考取进士,登博学宏辞科,出仕后授监察御史。


    (一)参与政治变革失败而被贬官朗州(常德)

    昔日曾经强大昌盛的大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的浩劫,已经一蹶不振,只留下一个徒有虚名的中央政权。从唐肃宗、唐代宗到唐德宗的几十年间,皇帝不思进取,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在唐德宗的20多年里外有土蕃入侵,战争不断,内有宦官掌权,奸臣当道。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德宗皇帝李适死了,顺宗继位后主张革除弊端,国家兴旺。刘禹锡参与了王伾、王叔文的政治变革,因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的强大,逼迫顺宗皇帝李诵退位,公元806年在忧郁中病死,太子李纯当皇帝,导致变革只有146天遭到失败。使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陈谏、韩泰、韦执谊、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被贬,这年是永贞元年(805年)称“永贞革新”,又叫“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在诗中写道:“巴中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在被贬的23年并没有消沉颓丧,而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打起精神,迎上春光。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23年,先后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连州(广东连州)、夔州(重庆奉节)、和州(安徽和州)刺史。在顺宗皇帝时代,几次被罢又任宰相的裴度,是治世能人,很有正义感,同情刘禹锡,力荐为礼部郎中,后任礼部尚书。刘禹锡与柳宗元(贬湖南永州)、白居易是铁哥们,交谊很深,很讲情义,如柳宗元得知刘禹锡被贬播州(贵州遵义)时,柳宗元连夜上奏皇上,愿与刘禹锡对调任上进行交换,这样才改派到广东连州。他们在散文诗词文学方面有较高成就。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至今仍家传户诵。在诗词方面,他们互相唱和,创作手法很有新意,是我国文学史上创作的先行者。


    (二)在朗州(常德)的十年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似无晴还有晴。”表达了刘禹锡对常德的一种情怀。刘禹锡被贬朗州(常德)十年,虽是朝廷高官大臣从长安都城被贬到这荒蛮之地,是一个没权力品级低下的闲职,他仍认为国家只有革新才能昌盛强大。刘禹锡心胸坦荡,乐观壑达,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广泛接触百姓,了解人民生活疾苦,他写有《汉寿城春望》、《游桃源一百韵》、《堤上行》、《桃源行》、《洞庭湖秋日行》、《君山怀古》、《踏歌行》、《武陵书怀五十韵》、《采菱行》、《竹枝词》、《畲田行》、《望洞庭》、《竞渡曲》等200多首诗作名篇,根植于人民的心中,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刘禹锡被贬期间,深入朗州辖区及八百里洞庭湖和沅水流域。他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写的《望洞庭》就很有回味,不仿透过这首七绝诗,赏析他的思想品德和文学艺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释文大意为:刘禹锡到洞庭湖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时分,天上一轮明月高挂。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向大地,辽阔的洞庭湖面,就象蒙上一层洁白的轻纱,清澈的湖面将月光反射,月光和湖光交相辉映,四周的群山绿树隐隐约约倒映在湖面上。整个洞庭湖象一面似磨未磨的铜镜,远远望去在皎洁的月光下洞庭水愈显清澈,洞庭山愈显青翠,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空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二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好象走进一幅美妙的画景中,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整个四句诗二十八个字,用了比喻、白描、隐寓、借代的手法,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意境的提炼与艺术的推敲融合在一起,不愧是一篇高雅精妙艺术名作。


    (三)对朗州(常德)的情怀

    刘禹锡所处的年代,盛唐帝国的景象开始衰败。自己的命运不能控制,他由高官重臣到小官闲职,由繁华的长安到荒漠的朗州,一呆就是十年,真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还是在不断地学习,揽尽朗州的山水田园风光,操劳民生,反映百姓疾苦,上奏朝廷,宽抚百姓,表现了他对人道、情道、仁道的难舍和宣泄。也拜谒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也想自己和广大的劳苦大众一样过上世外桃源那方净土的生活,但这一切都化为泡影不能实现。


    刘禹锡不畏权势,蔑视权贵,如贬到安徵和州时,地方官吏瞧不起他,被安排在靠江边的小陋室里,在墙上写到“面对大江观江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陋室名》至今家传户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之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短短18句81个字,表现他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也是处惊不变,处危不屈,蔑视贵权奸侫之徒,仍坚守节操荣辱,从容不变,体现了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大德大量之风格和情操,也是诗人才华功底和思想境界的综合反映。又如诗作《采菱行》是刘禹锡写洞庭白马湖的,其中有“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又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操、艺术水准。刘禹锡还写了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散文400多篇,闪耀着他思想信念,坚定执着,忠心爱国的情怀和作者心声的吐露、灵魂的参与。刘禹锡著有《天论》等文章,认为天和地,天和人的关系,提出“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又提出“理、数、势”的三个哲学范畴。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之说的哲学观点。是对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新贡献,是人定胜天思想的新发展。


    二、刘禹锡文化思想在常德的影响


    刘禹锡在常德十年,一千多年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实现中国梦想的时期,常德市挖掘刘禹锡的文化思想,当作一个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来经营,当作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来考虑,他的名人效应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洞庭湖经济区的要求,具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大手笔、大动作、大投入、大发展。率领常德23个民族的630万人民创建了国家级的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魅力城市、诗词之市、科技进步城市等10多项精美名片。在柳叶湖建了刘禹锡司马楼,塑了刘禹锡像,八百里洞庭更加美丽,成为世外桃源、福地洞天。2012年常德游客达1000万,旅游收入达到52.5亿元。其发展印证了刘禹锡的千帆竞发、万木皆春的景象。笔者认为刘禹锡的文化思想在常德的影响主要有:


    (一)对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常德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演绎了无数传奇的人间故事,留下了与美丽山川交相辉映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的旅游资源。刘禹锡在常德十年,一千多年来他的思想、文化、精神、灵魂已融入到整个湖湘文化了,激励的不仅是常德人,也是湖南人和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常德人、国人继承发扬着,那种“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那种勤奋、拼搏、敢为人先和吃得苦、耐得烦,罢得蛮的精神。刘禹锡在朗州十年,留下的诗文数百篇,精髓实质就是立国、爱国、治国、强国的信念,这和复兴强国、实现中国梦想是一致的。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文化强国”的时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二)对加强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刘禹锡的文化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影响着后人,他天人交胜的思想,坚贞不屈的精神,爱国思想文化融为一体。常德、河南、安徽也都在挖掘、整理、探讨刘禹锡的文化思想。常德成立了刘禹锡研究会,举办诗人节、桃花节、文化论坛等,常德所形成的龙舟文化、山水文化、武陵文化、屈楚文化、湖湘文化延续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三)对实现中国梦想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说:“回首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珍惜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刘禹锡的文化思想以及他的诗品和人品,对弘扬传统文化、助推文明进步,增加文化软实力,传递社会正能量,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建成国强民富、经济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文明、生态秀美的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主办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投稿邮箱:cdscxh@163.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科毅电商